临汾市区梨园堂:戏剧复排 厚植爱国情怀

2021-07-22 08:48: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红灯记》剧照

  临汾新闻网讯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听到这段广为流传的经典唱词,每个人心中都会不自觉地哼唱出属于它的旋律。7月10日、11日晚,市区梨园堂场场爆满,掌声如潮,由临汾市蒲剧艺术研究中心精心复排的红色蒲剧剧目《红灯记》精彩上演。它用掷地有声的节奏,激昂澎湃的唱腔,催人泪下的故事,将蒲剧艺术独特感染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盏红灯,再次把我们拉进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感人历史当中,唤醒了深埋在人们心中的红色记忆,感动着平阳大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临汾市蒲剧艺术研究中心启动了红色蒲剧剧目《红灯记》的复排工作。一个多月来,剧团全体人员冒着酷暑加班加点,克服种种困难排练,力求最完美的呈现。

  《红灯记》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地下党员李玉和同毫无血缘关系的母亲李奶奶、女儿李铁梅,为了将组织交予的密电码送上柏山游击队,机智勇敢、不屈不挠同宪兵队长鸠山斗争的故事。一盏号志灯(红灯)成为这一家人革命路上的明灯,他们前赴后继,为完成革命任务不怕流血牺牲,全景式地反映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英勇顽强的崇高精神。

  “粥棚脱险”“赴宴斗鸠山”“痛说革命家史”“刑场斗争”……剧情次第展开,两个多小时的舞台演出中,演员们丝丝入扣、情感饱满的表演,给观众以酣畅淋漓之感。

  一段段耳熟能详的唱段,一幕幕直击心灵的画面,观众席上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古稀之年的史清义在现场观看时,不时地跟着唱段哼唱。“听着这些唱段太亲切、太熟悉了。我认为剧中人物崇高的革命信仰和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它的现实意义,而且永远不会过时。”史清义激动地说。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坚强自立、勇往直前。80后观众王静告诉记者:“小时候就常听爸爸说起‘红灯记’,它的精神影响着我们几代人,今天来观看更为震撼。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一定把孩子带来,感受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正是无数个‘李玉和’等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拼出来的!这部蒲剧从早期的反对国民党军阀的工人运动,到抗击日本侵略者,把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浓缩到一个家庭,让大家对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让观众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感受国粹艺术的魅力。”李玉和扮演者、临汾市蒲剧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心负责人崔鹏升说,“通过两场蒲剧《红灯记》的演出,让大家对党的光辉历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对革命党人的顽强精神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使人民群众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此同时,蒲剧也因《红灯记》而更加繁荣,在前进的道路上也会不断将蒲剧与党史结合起来,使蒲剧艺术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记者 亢亚莉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