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出版发行

2022-02-17 18:44: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日前,曾在我市长期工作生活的作家文波所创作的《我们这代人》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生动直观地展示了秦晋大地浓郁的生活画卷,出版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为此书作序。

  《我们这代人》以秦晋大地上的民俗、饮食、建筑文化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一段故土的回望,一幅人间世相图。小说采用顺叙和倒叙相结合的方法,以大倒叙的方式,回顾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人生际遇,其核心意蕴是向正直平常的人生致敬。书中用人性抒写人生,感受生命的真实,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人物的鲜明特征和命运遭际,人物命运和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写出了人性的纯真与复杂。

  刘醒龙在为该书作序中高度评价此书:“该书继承了‘山药蛋派’的传统,看似情节简单,其实是有一定阅读难度和‘陷阱’的。”序中提到,看第一部分时,以为主人公是胡春来,读完书才知道,真正的主人公是纯正面人物罗跃强。书中胡春来和罗跃强的交往,是胡春来人际交往中最独特的一例。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纯洁的,这种纯洁,对于罗跃强乃天性使然,之于胡春来,却是在内心深处保留了一份真诚的童话空间。让他借此时时回想起全村人拿出最好的饭一家一家把他养活大的真挚情谊。现实的需要和理想的留存,在胡春来的内心冲突,理智和情感的纠结,影响着他的性格、心态和行为。所以,看似在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充满矛盾的心灵。他明白现实的污浊和无奈,并且与之同流合污,努力成为俗世的强者,内心深处,却秉持着鲜明的善恶观念。虽然达不到“目的与手段的冲突”“现象与本质的矛盾”这样高的哲学或美学层面,但依然探索灵魂的深度,表现出性格的复杂与深刻。。

  文波现任柬埔寨山西商会会长、贸促会山西驻柬埔寨首席代表、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驻柬埔寨联系人等职务,同时还是太原、临汾、运城、阳泉、大同外事办贸促会驻柬埔寨代表。他多年来发挥商会作为山西“走出去”的平台、“引进来”的桥梁作用,从重要访问活动顺利成行,到重大经贸活动成功举办;从促进友好城市建设,到助推文化交流活动精彩展开;从“走出去”洽谈合作,到“引进来”项目落地,文波倾力促成了山西省与柬埔寨暹粒省建立友好省际关系、大同市与柬埔寨暹粒市结为友好城市、临汾市与柬埔寨拜林市结为友好城市,积极参与山西省贸促会驻外代表处“首席代表园区行”考察等活动。作为新晋商,他还注重实业发展,在柬埔寨成立公司,并承揽了“中国援建柬埔寨国家体育场”、七星海国际机场等多项地基处理工程。

  经商之余,文波热爱文学,先后在中外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小说、报告文学数百篇,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关注与喜爱。文波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奉献给读者,同时,充分发挥新晋商精神,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陈明

作者简介:

  文波,1964年出生,山西人。现柬埔寨山西商会会长,贸促会山西驻柬埔寨首席代表,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驻柬埔寨联系人,山西省对外友协特邀理事,山西省侨联顾问。曾经从商,任国企办公室主任,当过兵。从小热爱文学,十几岁就在《少年文艺》上发表文章,先后在中外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小说、报告文学数百篇,著有公众号“文苑随波”,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关注与喜爱。



附:《我们这代人》序

向正直平常的人生致敬

■刘醒龙

  《我们这代人》看似情节简单,继承“山药蛋派”“讲故事”的传统,其实是有一定阅读难度和“陷阱”的。小说是长篇,可由两个中篇组成,看第一部分时,以为主人公是胡春来,作者对胡春来、七龙等人的做法、做派是称赏的。读毕全书才知道,真正的主人公是罗跃强,作者真正点赞的纯正面人物,也是罗跃强。小说的核心意蕴,是向正直平常的人生致敬。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大师亚里士多德在其美学名著《诗学》中论及悲剧人物时说,悲剧人物“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胡春来正符合这一标准。他经历坎坷,母亲生他时难产而死,本是摔跤高手的父亲,在其幼年时又意外身亡,他在村子里吃“百家饭”长大。特殊的人生经历,造成了胡春来善于逢迎、八面玲珑,以平衡各种关系为能事的性格特征和处事策略。于是,胡春来成了一个具有多种面孔的复杂人物,善良、仗义的同时,狡猾、事故、算计一样不少。他出场时的第一身份是并西省商务厅国际贸易处处长,典型的省直机关公务员,但胡春来的确有点“胡来”,所作所为,特别在廉洁自律方面颇不注意。他隔几天就请处里同事到省城的高档餐厅聚餐,当然不会花自己的钱。一抬手就送当时很少见的手机。这些都由谁来买单呢?小说没有直接揭示出来,但从罗跃强当上处长后处理的一系列案件可以窥视出,胡春来的确有些“胡来”,在自己周围构建起一张甚至数张利益关系网。

  可惜的是,这些处心积虑经营多年,表面密不透风、牢不可破的网,只需轻轻一触,便千疮百孔,继而烟消云散,甚至成了反噬其身的围猎之网。古人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隋·王通《文中子·礼乐》),胡春来的交际圈,表面上都是“铁杆兄弟”“过命交情”,在根本上还是利益在起作用。无论他是公务员时,还是下海经商从事房地产时,皆如此。

  不知从何时起,“人脉”一词出现在汉语词典里,并且越来越显得重要,如何获得人脉、运用人脉、维护人脉等方面的“教科书”或心灵鸡汤段子盛行。胡春来无疑是“人脉”高手,不仅凭借雄厚人脉在省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只身闯荡数百公里外的同州,几番闪转腾挪,就轻松搞定了上至副市长,下至村党支部书记,以及黑社会势力,几乎神奇地把常人看来难以完成的任务一一实现,化障碍为通途,所有和他接触的人,都成了他的好朋友和支持者。初读此书时,仿佛让人产生出《水浒传》那种快意恩仇、荡气回肠之感,似乎英雄相逢于江湖人生,以义气便可成事。小说结局,揭出了本质,反腐大潮冲来,胡春来终于透露了他商海成功的核心奥秘,那就是,好处费给得高。以“义”之交掩盖下的“利”之交,带给主人公的,只有死路一条。

  和罗跃强的交往,是胡春来人际交往中最独特的一例。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纯洁的,这种纯洁,对于罗跃强,乃天性使然,之于胡春来,却是在内心深处保留了一份真诚的童话空间。让他借此时时回想起全村人拿出最好的饭一家一家把他养活大的真挚情谊。现实的需要和理想的留存,在胡春来的内心冲突,理智和情感的纠结,影响着他的性格、心态和行为。所以,在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充满矛盾的心灵。他明白现实的污浊和无奈,并且与之同流合污,努力成为俗世的强者,内心深处,都秉持着鲜明的善恶观念。虽然达不到“目的与手段的冲突”“现象与本质的矛盾”这样高的哲学或美学层面,依然探索灵魂的深,表现出性格的复杂与深刻。

  罗跃强是胡春来的下属兼好友,但在根本上,他俩属于两个世界。我们现在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孟子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贽“童心说”主张“最初一念之本心”,其核心要义,都在人本有之善良。罗跃强,正乃内心真正纯善之人。因为纯善,他落入情感陷阱,受到心灵的伤害与灵魂的谴责,同样由于纯善而能迷途知返,回归正直平常的人生,并能在官场风云中以不变应万变,因立德而立功。

  童年经验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根本影响,同样出身寒微,罗跃强与胡春来的小环境又各不相同。胡春来出身摔跤世家,自己也是摔跤高手,可以说是出身江湖,又行走江湖。“江湖义气”是他为人处世的根本规则,胡春来则成也江湖、败也江湖。罗跃强出身老实本分的农民之家,父母安分守己,但具有中国人最基本也最本质的是非观念。罗跃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是高才生,高校正规的文化教育和道德养成,使他具有清廉自守、一身正气的浩然品格。

  正由于此,当胡春来因作风问题离开岗位,罗跃强接任国际贸易处处长之后,一改胡春来以私人感情为纽带、小恩小惠为手段的办法,而以党纪国法为武器,将处里的歪风邪气压了下去,形成一派风清气正的氛围。

  小说采用顺叙和倒叙相结合的方法,以大倒叙的方式,回顾了罗跃强的心路历程、人生际遇,最主要的,是他的感情和婚姻经历。李春梅和马英莲都爱罗跃强,罗跃强对二人同样有感情。但李、马二人性格完全不同,李春梅温柔、隐忍、勤劳、平等,待人和善、通情达理,丝毫没有干部子弟的架子与习性,其性格如水一般,善利万物而不争。马英莲则像一团火,热情、主动、激烈、冲动,为人强势,富有优越感,外形美丽,对于年轻的罗跃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罗跃强不仅在马英莲的情感攻势下很快成了“俘虏”,而且完全按照她计划的路线,离开了李春梅,甚至直接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厂。

  感情是热烈的,生活却是具体的,米面夫妻一过,马英莲优越的感觉、强势的性格,惯于和人冲突的个性,便让英俊多才的罗跃强难以招架、心有余悸,最终难以承受。婚姻带给罗跃强的,不是幸福和温暖,而是无休止的争吵、被轻视,以及烦恼甚至恐惧。被所有人认定为“般配”的一对玉人,婚姻很快走到尽头。而李春梅,包括李春梅一家的体贴关怀,与罗跃强一样发自纯良内心地对人的好,把静水流深般的爱,化作生活中每一个细节,让罗跃强感受到真的温暖,找到了真正家的感觉。俗语说,“鞋大鞋小脚知道”,李春梅的外表似乎“配不上”罗跃强,但心灵相知相惜,才是婚姻之本。平常的人生,才能长久安宁。

  小说结尾处,胡春来、罗跃强两条线再次相会,却走向了不同的结局。胡春来在反腐败的高压下驾车自尽,罗跃强则到了更高的职位,以自己的能力与品格,为人民服务。

  如果依照经典的文学理论,罗跃强的人物塑造不如胡春来“立体”“丰富”,但他却让读者看到了人性人格的理想状态,以及这种理想人格的磨砺与养成,在熙熙攘攘的人世中,呼唤正直平常的人生。

刘醒龙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校对 张晶 孙克斌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