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九凤朝阳,四角三弯,好簸好端……”在交口县双池镇大集上,一个红脸彪汉,举着元宝形的簸箕,高声叫卖。古朴老道、坚挺精致的传统工艺之柳器,光彩夺眼,格外诱人。吸引来不少市民拿手机拍照、录像。也吸引来很多的买主,一晌的工夫,簸箕销售一空。
这个红脸彪汉,叫韩杵达,来自“簸箕之乡”的洪洞县万安镇韩家庄村。骑着一辆大马力摩托车,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远上石楼、永和、蒲县、隰县,奔往汾西、霍州、灵石、交口、孝义、汾阳,驰临吉县、乡宁、古县、安泽、浮山等地。风里雨里,走南闯北,推销本村的簸箕、笸箩、箢子、柳帽等柳器。村人佩服,尊称他“簸箕侠”。
簸箕侠不仅会卖簸箕,还会修簸箕。这不,今天卖完簸箕返程时,被交口县大麦郊一位老大爷拦住,领回到该村。微信群一叫,男男女女拿着破损的柳器赶来修理。这一修,就是五天,赚了个腰包鼓。他说,这叫售后服务。
簸箕侠会卖会修还会编,他卖的柳货有乡亲们编的,也有自己编的,手艺还非同一般。2019年,临汾市在蒲县举办柳编技艺大赛,他的作品:丰字簸箕,技压群芳,夺得金奖。他也因此被选为柳编协会副会长。村里的人又称他″簸箕王″。
“丰字簸箕”能斩获金奖,是因为一个“丰”字的寓意和创新。受到启发的簸箕侠,在创新上发彪给力。去年6月,协会决定传统柳编转型,开发文旅新品:韩字牌柳编花盆和花屏。簸箕侠主动请缨,承担了该项目负责人,在老艺人张有生的协助下,起早贪黑钻到窨里,苦心琢磨闯关破难,几经周折反复研究。8个月后,冠名八方柳编花盆和井字型的柳编花屏终于编织完成,上市销售。为柳货行增加了新品种,为花盆族增加了新类型,为消费者增加了新选择。
前些时候,这个非遗文化创业项目参加了山西省星火项目创业大赛临汾市初赛,又参加了复赛。村里十分支持,但没能进入最后的决赛,村人为此遗憾。簸箕侠,却侠气不减。不气馁,不怨人,自我检讨,自找短板,学习别人,精益求精,又在改进,还在努力,为家乡的柳编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柳编产业振兴,一如既往地奔波着、钻研着、奋斗着。续写簸箕侠的新传。
韩斌
2022年7月26日
校对 贾晓华 王舒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