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籍革命夫妻梁生文、李巧芝的感人故事

2024-01-05 09:19: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他们,从战火中走向和平,是一对从军行医的革命夫妻;他们,自学书画篆刻成才,是一对不普通的老人,特别是篆刻人梁生文创作的新型印式书法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中、日、韩联合主办的国际书画审美大展中荣膺金奖;他们,更是一对拥有崇高生命观的老人,已向上海市静安区红十字会递交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引领文明进步新风尚。他们就是出生于襄汾县大邓乡上西梁村,现住上海市区的梁生文、李巧芝夫妇。

  战火中结为革命夫妻

  1932年,梁生文、李巧芝出生于上西梁村,从小相识。一天,梁生文参加地下党的哥哥回乡探亲时嘱咐他带着姐弟去县城找解放军。梁生文也带上了李巧芝,和她一起参加了革命。

  自两人参加革命以来,志同道合,相互敬慕。1948年2月,两人在襄汾登记结婚,结为革命夫妻。

  1948年,新婚不久的梁生文、李巧芝夫妇把祖国的前途和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抱着神圣的理想,毅然参加临汾战役支前工作。梁生文负责挖工事、收集和运输门板等事务性工作。李巧芝负责宣传,动员更多有志之士参加革命工作。

  临汾解放后,梁生文、李巧芝进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卫生学校,边行军边学习。后来,两人又参加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这段经历在李巧芝的人生中留下了难以泯灭的烙印。当时她在第4纵队当看护员,“不断有伤员来,我们就一直忙着救人,忙得白天晚上都分不清。”李巧芝说。1949年2月,在准海战役的总结表彰大会上,李巧芝荣立特等功,光荣入党,随后过长江。

  此时,梁生文成为了军医第6期学生,到达河南开封。两个月后,他跟随部队也过了长江。虽然两人都过了江,但是那个年代个人没有即时通讯工具,两人便失去了联系。

  后来两人回忆称,从南京到重庆,两人行军的方向一致,但就是没能找到彼此。没多久,李巧芝经湖北到达重庆。巧的是,梁生文也在重庆,他就读于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后来,承蒙部队党组织照顾,领导下令将李巧芝也调进医科大学,在附属医院当护士。自淮海战役一别,两人终于在此相逢。

  1950年1月8日,梁生文从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毕业,当时学校急需人才,梁生文便留校工作,直至离休转至地方。上世纪80年代,两人离休时考虑到儿女们都在上海工作,两人也决定到上海,选择在刚成立不久的临汾路街道安度晚年。梁生文说:“都是临汾,心里挺高兴,跟回到老家似的。”

  这对革命夫妻,在将近半个世纪的革命历程里,并肩战斗着。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革命爱情,曾经被战友们传为佳话。

  两人从零开始学习书画篆刻

  在临汾路街道生活后,夫妻俩过起了普通老人的退休生活。一直以来,他们对生活始终保有好奇心,年轻时没有条件和机会尝试艺术活动,老了都要学一学,试一试。

  现在,两人是上海市军休中心老干部大学的学生。每周一和周四,他们便搭公交换乘地铁去乌鲁木齐南路上课,乐在其中。

  自1996年以来,梁生文坚持自学篆刻、篆书,有100多幅作品发表于各地报刊、书画集上。他还荣获《跨世纪中外书画艺术名人证书》。早前,有线电视《南北人家》栏目还对梁生文进行了专访。他老有所学、自学成才的故事,通过荧屏传播到千家万户。

  李巧芝学习国画十余年,她勤奋好学,虚心求教。每周二将自己的书画作业交给老干部大学老师批阅,促其进步。其书画作品日臻成熟,作品已多次荣登《临汾社区晨报》等报刊。

  梁生文篆刻的《小康大业日日新》《人类命运共同体》《祖国万岁》等作品,主题鲜明,饱含爱国情感,富有时代感。篆书《支前车》里用字组成推小车的场景图,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把生活和艺术结合得天衣无缝,得到专业人士的好评。

  “篆书是篆刻的基础,而篆刻又能提升篆书的意境。”梁生文说。

  值得一提的是,梁生文时常将作品进行比较,并将刻印和书法巧妙融合,历时两年大胆探索,终于成功创造了一种新型印式书法,为中国篆刻和篆书的发展作出贡献。他以此新型书法创作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中、 日 、韩联合主办的国际书画审美大展中荣获金奖。

  两人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以书法篆刻为乐,创作了无数上品佳作赠予亲友,也有部分作品或藏于自家书房,或挂在客厅。两人闲时,互鉴互赏,满心欢喜。

  双双志愿登记遗体相献

  遗体捐献可以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由于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特别是许多人在观念上一时还难以接受。早前,梁生文、李巧芝夫妇主动联系上海市岭南路700弄居委会工作人员,表达了在他们去世后想要捐献遗体的愿望。

  李巧芝说:“我们也曾是医学生,知道人类医学进步离不开遗体捐献。我们志愿登记遗体捐献,就是单纯地想为医学事业作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在征得儿女们的同意后,夫妇二人向静安区红十字会递交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随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上门为两人办理了相关手续。

  梁生文、李巧芝夫妇从战火中携手走向和平年代,无比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持学习创新,丰盈美好心灵。他们志愿捐献遗体的义举也令人感佩。

  记者 褚晓雷 陈娴

     

责任编辑:畅任杰

上一篇: 临汾:用文化养老托起社区“夕阳红”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