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近日,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歌声,来自全国各地的29名八路军学兵队成员后代走进尧都区刘村镇刘南村秦家大院参观学兵队大队部旧址,共同回顾先辈的英雄事迹,并将八路军学兵队成员的革命文物捐赠给临汾市博物馆。
“这里就是我父亲年轻时奋斗过的地方。”秦家大院内,八路军学兵队成员何以祥的女儿何晓珍轻抚父亲曾睡过的床,不禁潸然泪下,“这座宅院,见证了当年八路军学兵队的艰苦生活,也见证了《游击队之歌》的诞生。看到它现在被临汾人民保护得这么完整,并且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我觉得革命精神、红色基因在这里实现了代代相传。”何晓珍说。
据了解,八路军学兵队于1937年11月至1938年2月由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在尧都区刘村镇创办。先后有600余名青年学生在这里接受专业培训后,分赴八路军、新四军、山西新军、各抗日组织和延安等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非凡贡献。
走进临汾市博物馆,《似火青春——八路军学兵队历史回顾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展览中,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将八路军学兵们当年的生活、训练、战斗场景生动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讲解员以清晰的历史脉络全方位展现了八路军学兵队的光辉革命历程。现场人员都被深深打动,八路军学兵队成员方中铎的后代方晓云姐妹三人纷纷表示,在展览现场与在网络上了解的感受还是有很大区别,要把这次在临汾的所见所闻带回家乡,告诉更多人八路军学兵队的故事。
在临汾市博物馆内,八路军学兵队成员后代们先后向博物馆捐赠了烈士自画像、家书、牺牲证书以及董边女士的书法作品等六件革命文物。临汾市博物馆负责人回赠捐赠者收藏证书,并介绍《似火青春——八路军学兵队历史回顾展》的展览情况,表示将充分利用这批珍贵的捐赠物品,让更多人能近距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批捐赠物品见证了八路军学兵队在临汾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捐赠者们不远千里,将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革命文物送到临汾,让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这些革命文物将为临汾增添新的红色标识,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记者 王 帅 黄艺贞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