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盛夏七月,烁玉流金。黄河水裹挟着晋陕峡谷的豪情奔涌向前。壶口瀑布如万马腾空,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乾坤湾蜿蜒如巨龙盘踞,两岸青山披着浓翠,将千年的地质褶皱藏进层层绿浪。在这天地交汇的壮阔图景中,一场以苍穹作帷、山河为席的音乐盛典,奏响了跨越海峡两岸的时空乐章。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又逢台湾光复80周年。来自海峡两岸的顶尖艺术团体汇聚于黄河岸畔,以乐为剑,划破历史长河。著名钢琴家郎朗,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李心草,青年演员于适等众多艺术家联袂献艺,以激昂旋律奏响时代强音,用音乐纽带联结两岸血脉深情,共同谱写新时代的黄河乐章。
黄河回响 两岸同声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黄河岸畔,骄阳似火。舞台中央,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他微微俯身,双臂悬于半空,目光如炬,掠过台上由两岸音乐家组成的千人方阵。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揣着对音乐的赤诚与对历史的敬意汇聚于此,每个人的眼眸中都跃动着炽热的光芒。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孕育了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李心草深情告白,“今天演出的两部作品,正是对黄河精神的生动诠释。希望通过音乐会能够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随着他手中指挥棒划出弧线,著名钢琴家郎朗的指尖轻触琴键——刹那间,钢琴声如利剑划破水雾,《黄河船夫曲》的旋律如黄河决堤般奔涌而出。定音鼓的节奏与瀑布的轰鸣悄然重叠,合唱团雄浑的“嘿哟”号子声与乐句中的船工节奏此起彼伏,恍惚间,千年前的搏浪画面在浪花中重现。
“这首曲子是我的精神原乡。”郎朗在演奏间隙感慨万千,“从维也纳金色大厅到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它伴我走过很多地方,但唯有站在母亲河畔,琴键下的每个音符才能带着泥土的芬芳。希望这部承载民族记忆的作品能化身文化使者,让世界通过音乐触摸中国跳动的脉搏。”
黄河的韵律感染着每位演员。中央民族乐团的阮咸轻拨,似黄河浪尖跳跃的碎金;兰州音乐厅合唱团的歌声,与壶口飞溅的水珠一同升腾。台湾上玹乐集民族管弦乐团的笛声与福州海峡交响乐团的大提琴共鸣,五声音阶在峡谷间流转,激荡出历史的回响声。
“此番置身黄河岸畔,心情格外澎湃,琴弦像被赋予了生命,演奏也更有力量。”中央民族乐团小提琴手任缘难掩激动,“当琴声、涛声、心跳声融为一体,我仿佛听见黄河回响,那是刻在炎黄子孙骨血里的文化基因,也是连接两岸的精神脐带。”
两岸同声,情牵一脉。台湾上玹乐集民族管弦乐团演员刘芛华感慨:“只有站在这里才能理解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希望大家都来黄河壶口瀑布看一看,感受到磅礴的精神伟力,再华丽的语言都无法形容出母亲河的恢弘气势。”
艺术扎根文明厚土,心灵共鸣同一条河流,即使间隔山河都能化作动人和声。演出落幕,暮色渐起,乐声与涛声依旧在天地间久久回荡,这场跨越海峡的音乐对话,也让黄河回响汇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
山河为证 双向奔赴
黄河从不只是地理概念,它是《尚书》中“禹别九州”的文化疆界,划分出华夏大地的文明版图;它是《诗经》里“谁谓河广”的精神纽带,连接炎黄子孙的心灵家园。它孕育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见证华夏儿女的奋斗历程。
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临汾用心用情、精心筹备,力求在这片承载着历史与希望的土地上,奏响一曲文化与艺术交融的华美乐章。
演出期间正值壶口瀑布汛期,水量骤增,给演出筹备工作带来挑战。演出前,部分舞台被水流冲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市文旅局、吉县文旅局上下联动,紧急调配工作人员奔赴现场,用沙袋建起两条拦水坝。
“不能辜负演员与观众的期待。”吉县文旅局副局长胡安娇表示,“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要全力以赴,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临汾温情处处展现。“中午需乘坐大巴车回酒店休息,没想到我们上车时,司机师傅已经把空调设置好温度,车内很凉快,让人一扫疲惫,细节满分,给临汾点赞。”在永和黄河乾坤湾景区,兰州音乐厅合唱团演员牛军红满脸笑意地跟同伴讲述了他在临汾遇到的暖心事,“回到临汾就像回家,工作人员都特别贴心,真想在这座城市多留些日子。”
黄河奔流千里,浩浩汤汤。此次一座城与演员们的双向奔赴,恰似这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继续书写着一段段动人佳话。
演出结束后,首次来临汾的国家大剧院演员赵岭难掩激动:“这座城市给我一种‘回家’的熟悉感,现场群众非常热情,给我分享了很多壶口瀑布拍照打卡的机位。”临汾市民的真诚相邀,让赵岭对隰县小西天景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也心驰神往。
临汾的温暖与热情,演员感受真切,也用实际行动回应着双向奔赴的美好。“今天来到黄河岸畔演出,我们足足准备了3套服饰。”中央民族乐团乐队首席金玥详细介绍了藏在演出服中的巧思,“女士蓝白相间的旗袍是母亲河岸畔蓝天白云的生态印证;男士的玄色大褂,尽显东方韵味。同时,每个人的服装也各有千秋,有的衣服上绣图为牡丹,有的为莲花,就是为了在演出的时候,从细节上给观众更好的体验,让大家感受到我们对这场演出的用心和诚意。”
当满分诚意碰撞满分细节,这场跨越地域与心灵的相遇,注定是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也是临汾与演员们以山河为证、双向奔赴的深情厚谊。
大河奔涌 声声不息
壶口瀑布如雷轰鸣,乾坤湾宁静从容,与悠扬乐声的交织,演员们沉醉在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里,心中也悄然种下再访的种子,都盼着能在临汾多留几日,让这份情谊如陈酿般愈发醇厚。
台湾上玹乐集民族管弦乐团演员李任皓品尝着吉县苹果的爽脆甜蜜,黄河的磅礴与课本上的文字在脑海中重叠。“在这场音乐会里,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正如临汾那句‘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的口号,让我倍感亲切。”工作人员配合默契,临汾人民盛情款待,让李任皓内心满是温暖与感动,“咬一口吉县苹果让我的甜蜜感拉满,我要带着这份甜蜜的牵挂去往更多地方。”
热爱与浪漫,伴大河奔涌。兰州音乐厅合唱团大提琴演奏员王潇璇望着乾坤湾,满目震撼:“亲眼所见比网上影像更震撼,壶口瀑布像威严的父亲,展现中华民族血脉奔涌的力量;乾坤湾似温柔的母亲,流露别样的柔美。”在她眼中,临汾是座美丽的城市,干净整洁,活力新潮,既有大都市的繁华,又不失生活的烟火气。“这样的地方,值得再来。”王潇璇许下再次赴临之约。
黄河水长,同心永续。望着乾坤湾,青年演员于适忍不住唱起了《保卫黄河》,他的歌声里有对母亲河的眷恋,也有血脉里的豪情,把对黄河的爱藏进了每一个音符里,顺着河水淌向远方。同时,于适也化身“永和推荐官”:“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不过乾坤湾。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都来游览黄河美景,共赏中华大地的壮阔风光。”
以乐为媒,以城为带。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员董芝妤将此次演出视为职业生涯的里程碑。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80周年的历史节点,她希望以音乐传递黄河的力量:“黄河精神中奋勇向前的生命力是我一直想传递给观众的力量。我会常来看母亲河,让祖国的山河壮阔成为创作的底色。”
这场以山河为琴、历史为弦的音乐对话,宛如一条纽带,让两岸艺术家的心声在黄河两岸久久回荡。当音乐消散于风中,对文化敬畏与对血脉的认同,已化作联结华夏儿女的永恒力量,如同黄河之水,奔腾不息。
当文化尊重与艺术创新共振,如同黄河水与两岸山峦相互映衬;当音乐与情感共鸣,恰似黄河的波涛与岸边的号子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进行曲。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必将在这伟大的时代奔涌出更加壮阔的时代华章,向着光明的未来,一往无前,永不停息。
记者 黄艺贞 王 帅 尹 娜 郭海琪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