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当最后一抹霞光隐入地平线,市区九州广场的灯光次第点亮,仿佛为这夏夜舞台铺开一幅流动的画卷。7月27日晚,我市第二十届广场文化消夏月活动迎来乡宁民歌专场演出——“歌声里的乡宁”。地道的乡韵,像一股来自山野田间的清泉,汩汩流淌,浸润了数千观众燥热的心田,奏响了一场夏夜与故土的深情对话。
整场演出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乡宁风情长卷。第一篇章“山歌村曲——泥土里疯长的希望”,以《寻婆家》的羞涩、《赶会》的热闹、《摘花椒》的欢快,将观众瞬间带入田间地头,感受乡野蓬勃的生命脉动;第二篇章“诗礼乡俗——传唱里的醉心乡愁”,用《乡宁面食会说话》的俏皮唱词勾起无数人的馋虫,仿佛诱人面香已飘至鼻尖,而《黄河鼓娃》一出,小演员们腰系红鼓,槌如雨落,那雷霆般的鼓点仿佛直接敲击在观众心坎上,激荡起黄河儿女血脉里的豪迈激情;第三篇章“文旅新传——老家人的诗与远方”洋溢着新时代的喜悦,《嗨!我的家乡,乡宁》《我爱你乡宁》等曲目昂扬大气,唱出了绿水青山间乡宁的崭新气象。
一袭红衣的演唱者杨亚军一开腔,那清亮而深情的嗓音便抓住了全场观众的耳朵。他带来的《紫砂情》,旋律中巧妙融合了乡宁山歌的悠扬与劳动号子的铿锵。“选这首歌,心里装着我们乡宁的三张‘金名片’呢!”演出间隙,杨亚军在后台向记者道出心声,“‘大美云丘一座山’‘紫砂文创一把壶’‘戎子干红一瓶酒’,《紫砂情》唱的就是这‘一把壶’的故事。”他解释这首歌不仅宣传紫砂工艺,更将乡宁人勤劳、坚韧的精神揉进了音符里。“我们希望这歌声,能像一张有声的邀请函,让大家听完就想去乡宁走一走,看看黄河岸畔我们美好的家园!”杨亚军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与期待。
如果说《紫砂情》是乡宁新貌的深情吟唱,那么演唱者左明科带来的原生态独唱《梅花坡哩人莅啦》,则是一坛窖藏多年的乡愁老酒。这首歌是乡宁民歌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之一。“梅花坡哩人莅啦——”左明科那带着泥土芬芳、饱含岁月沧桑的嗓音,引得台下许多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轻轻哼唱。唱到动情处,左明科突然停下,笑呵呵地将话筒伸向观众席:“乡亲们,会唱的,一起来!”这一声邀请,瞬间点燃了全场热情,一位坐在前排的女观众激动地高高举起手,大声应和:“——梅花开得满坡坡红哟!”清亮的女声与左明科浑厚苍劲的嗓音在夜空中交汇、缠绕,完成了一次未经排练却震撼人心的即兴合唱。
曲终,人未散。歌声的余韵如同夏夜微凉的晚风,拂过广场的每个角落。“歌声里的乡宁”承载着云丘山的苍翠、紫砂壶的温润、戎子酒的醇香,更传唱着黄河儿女世代不息的生命诗篇与远方梦想。这个夏夜,乡宁以歌为舟,载着千年的乡愁与崭新的憧憬,在九州广场的夜空下,驶向更广阔的天地与更美好的未来。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