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暮色初沉,天空映着粉色的晚霞。7月28日晚,我市第二十届广场文化消夏月活动优秀群舞展演在市区九州广场上演,14支舞蹈队带着精心编排的舞蹈激情开演,用优美的舞姿表达最真实的生活态度。
《壶口号子》的舞者们以充满力量感的肢体语言和富有节奏的律动,生动刻画出劳动人民在黄河岸边奋力拼搏的身影;《我心中的新疆》响起热情奔放的旋律,舞者们身着特色服饰,以欢快的步伐深情展现了新疆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文化特质;《花开中国》的舞者们则化身朵朵绽放的鲜花,通过优美的造型和流畅的队形变换,传递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古典舞《宅韵伞影》执伞轻移,静静讲述着光阴的故事。表演者申莉说:“这支舞蹈以我们汾西清代民居师家大院为背景,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诉说师家大院独有的民居文化与历史回响。希望通过这支舞,能吸引更多人来汾西走走,亲自去师家沟逛逛。”
同样展示家乡美景的还有隰县文化馆舞蹈队带来的《梨都花韵》,20位青年舞者首次登上市广场文化消夏月活动的舞台,他们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通过舞蹈传达给台下的每一位观众。隰县文化馆任艺舞蹈教育分馆负责人任雅琴在观众席用一张张照片定格精彩时刻,她说:“非常幸运能够参加本次活动,我在编创节目的过程中,融入了梨花这一特色元素,展示出隰县人民淳朴、善良的优良品质。观众在欣赏梨花仙子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也能欣赏到我们万亩梨园的壮阔美景。欢迎大家走进隰县,游小西天,品玉露香梨。”
台上光影流转,艺术绽放;台侧身影忙碌,志愿者与工作人员细致保障;台下目光专注,掌声随律动响起。流转的是光影,步履不停的是奉献,目光凝聚的是热爱。多方力量在此刻同频共振,共同诠释着整场晚会最坚实的支撑。
首次观看消夏月晚会的观众赵琳,对舞蹈《红色记忆》印象尤为深刻。这个由临汾锦峰艺术团22位舞者共同呈现的节目,表演者年龄横跨老幼,最年长者72岁,最小仅6岁。赵琳深受触动:“太震撼了! 演员们的舞步铿锵有力,情感又特别真挚,一下子就把我带回了那段峥嵘岁月。看完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特别受鼓舞,太过瘾了!”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晚风里,舞台灯光渐次变暗,人们带着惬意与满足缓缓离场。这场以舞蹈为纽带的晚会,成为夏日里一抹最绚丽的色彩。
记者 曹 燕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