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2025-08-04 08:49:2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8月1日,晨光初照临汾大地,“第十届著名作家看山西临汾行”采风团开启文化探寻的第二天旅程。十余位著名作家穿梭于数千年时光隧道——从“文明之源”的陶寺遗址博物馆,到恢弘的晋国博物馆,再到壮阔的吉县黄河壶口瀑布,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从远古的文明曙光到春秋的礼乐辉煌,作家们的脚步丈量着历史的纵深。上午,在陶寺遗址博物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关仁山在彩绘龙纹陶盘前驻足良久:“作为来自河北的作家,踏上临汾这片土地,感受陶寺文化,我深受震撼!”

  随后,关仁山的目光转向展柜中的生活器具与劳作痕迹,并感慨道:“透过这些古老的观象台遗存,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生生不息的创新力。探寻陶寺文化的精髓,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而在另一侧的展柜中,朱书文字陶壶、玉琮等礼器,则向作家们展示着先民的社会礼制。

  带着陶寺遗址博物馆的震撼,作家们步入晋国历史的恢弘篇章。午后,曲沃晋国博物馆迎来采风团,宏大的车马坑阵列与象征权柄的青铜编钟静默陈列,晋国六百年风云仿佛凝固于此。“这次临汾之旅堪称一场文明溯源的教育之旅。”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跃文穿行于晋侯墓葬群间感慨,“从陶寺遗址博物馆到晋国博物馆,我深切感受到华夏民族是一个不断追求美好的民族。”

  当历史的烟尘渐渐散去,作家们又奔赴自然的壮丽奇观——吉县黄河壶口瀑布。傍晚的霞光为吉县的山峦镀上暖色,采风团抵达壶口瀑布岸边,浊浪排空,惊雷轰鸣,黄河之水裹挟着黄土的厚重奔腾而下,溅起的水雾在夕阳里凝成彩虹,作家们的衣角被河风掀起,却没人舍得移开目光。

  “在临汾,我们离历史如此之近。此地像一本厚厚的密码本,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扶着岸边的护栏,凝视翻卷的巨浪,声音被涛声衬得格外沉厚,“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但我看,黄河之水是从大地生长而出的——正是临汾这片土地,孕育了这云天,也生长出中华民族的精神!”

  身旁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剑正用镜头记录着此刻的震撼,语气里带着难掩的激动:“我们从临汾一路走来,看到了古晋国的力量。从唐叔虞到历代晋侯,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出的文明,流淌在民族血脉里。”他转向奔腾的黄河,“此刻站在这里,更有一种澎湃——热血的澎湃,情感的澎湃,更是文化力量的澎湃。我希望临汾的灿烂文明,由全人类共享。”

  带着黄河烙印在心的澎湃,采风团将奔赴下一段旅程——领略永和黄河乾坤湾的自然奇观与隰县小西天的悬塑绝唱……

  记者 亢亚莉 刘临琦 任怡星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