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小西天 临汾皆如此 ——临汾魅力绽放文博盛会

2025-08-30 08:39: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8月21日至25日,在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第七届山西文博会)为期五天的展程中,临汾展馆以“不止小西天·临汾皆如此”为主题,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创新活力,成为全场焦点。

  从开幕式一声“Action!”的热情启幕,到闭幕时累累合作成果的丰收,临汾通过这场文化盛宴,向世界展示了其多元的文化面貌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化与科技交融 打造沉浸式体验

  为期五天的展示如同一部精彩的文化连续剧:威风锣鼓气势恢宏,微短剧现场即兴上演,非遗与文创相映成趣——临汾正借“剧”之力,向世界展现一个丰富、立体、充满魅力的城市形象。

  走进临汾展馆,首先吸引目光的是一座以国家级非遗“威风锣鼓”为灵感设计的巨型艺术装置。结合声、光、影等多种技术手段,该装置不仅构成视觉中心,更营造出一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令观众仿佛亲临古老庆典现场,直观感受临汾文化的多元魅力。

  位于展馆入口的精品微短剧展区,通过创意互动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该区域涵盖拍摄区、观赏区、点播区及AR体验区,实现多维度参与。特别设置的“片场零距离”环节,由真实剧组现场还原开机仪式,观众可上台扮演“一日演员”,在专业指导下即兴表演,亲身感受微短剧创作的乐趣。

  “刚才路过看到招群演,觉得特别有意思。表演时我还笑场了,真是很新奇的体验。临汾的微短剧发展潜力很大,而且紧跟市场潮流。”游客李然手拿剧组赠送的纪念U盘兴奋地说,“这是我在文博会上最特别的纪念,有机会一定要去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看看。”这种互动形式不仅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更让观众在体验中深化了对临汾文化的认知与共鸣。

  除精品微短剧展区外,展馆门口两侧,若隐若现的壁画上呈现小西天、广胜寺、铁佛寺、汾城古建等十二大古建,与临汾展馆主题“不止小西天·临汾皆如此”相得益彰、完美呼应。我市还推出家居文化展区、工艺美术展区等,展出威风锣鼓、霍州年馍、乡宁紫砂、曲沃青铜器、蒲县麦秆画等特色产品和非遗代表作。外围设置的“洪洞广胜寺飞虹塔”“跟着悟空游临汾”等打卡点,进一步以互动方式传递临汾文化的包容与多元。临汾市博物馆设计开发的全国首台超大空间移动式博物馆——“文明号”移动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局&临汾市博物馆),位于N7馆核心位置,集中展示了临汾的文化创新成果,成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又一亮点。

  特色展品吸睛 精准招商结硕果

  展会期间,我市多项文化产品广受市场欢迎。山西三晋礼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推出融入小西天元素的文创产品,融合传统美学与现代实用功能,实现现场销售额突破4.5万元,成为展会亮点。

  乡宁紫砂作为临汾文化名片之一,凭借独特泥料与精湛工艺吸引了多家文旅商户,现场销售额达9万元,部分商户更表达了长期合作意向。霍州市霍嬷嬷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精准匹配家庭早餐、伴手礼场景,每天销售额完成3万余元,不少游客当场约定了长期订购渠道。山西花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文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山西尧造围棋文化有限公司与广州明诚棋墅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小样染坊创意设计有限公司、山西省体育博物馆达成合作意向。“临汾优选”展区汇集了全市17个县(市、区)的优质特色产品,从吉县苹果到永和红枣,从隰县玉露香梨到安泽连翘茶,全方位展现了临汾农业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成果。展区内人流如织,许多消费者现场选购后还通过电商平台持续下单,进一步拓展了临汾特产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

  招商推介方面,我市同样取得扎实成果。8月22日上午,我市举办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发布多项招商项目,覆盖文旅、影视、文创等领域,总投资达数十亿元。签约项目类型丰富,既包括洪洞县“华人老家”文化街区、永和县马家湾小镇等大型综合开发项目,也包括霍州锣鼓文化产业园、“山水韵影·璀璨蒲县”光影水秀等特色产业项目,以及微短剧制作、数字空间开发等新兴业态。

  非遗节目轮番上演 多元文化魅力尽显

  展会期间,临汾展馆安排了晋南威风锣鼓、翼城花鼓、蒲剧绝活等非遗节目的循环展演,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强烈的现场感染力,吸引大量观众驻足。尤其是蒲剧绝活表演,演员精湛技艺屡屡点燃现场气氛。

  8月22日,临汾市文化产业招商推介签约专场文艺演出精彩上演,翼城花鼓、浑身板,蒲剧绝活、乡宁民歌、霍州莺歌、吉县唢呐、隰县小西天原创舞蹈《悬塑飞天》等节目接连登场,赢得现场观众热烈反响。8月23日,“歌声里的乡宁”乡宁民歌专场演出也圆满呈现。

  “这些非遗节目太精彩了,真切感受到临汾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更多人了解并传承这些宝贵遗产。”太原游客杨梓深有感触地说。

  除表演外,临汾展馆还推出微短剧拍摄、非遗技艺演示、“爆款景点”打卡等互动环节。在蒲县麦秆画展台,游客细细品味以麦秆为笔、天然成色的工艺画作,纷纷赞叹其精妙。“远看是画,近看才能发现麦草的细腻纹理和层次,农耕文明的质朴与艺术创作的精巧结合得恰到好处。”太原游客陈静表示,许多观众询问制作工艺,对这项非遗技艺表现出浓厚兴趣。

  霍州年馍展台前,一座面塑“年馍塔”成为镜头焦点;隰县面塑展区同样人头攒动,一组置于半颗核桃壳内的“十八罗汉”面塑引来阵阵惊叹。“太不可思议了,在这么小的空间里,十八罗汉形态生动、衣纹清晰,这得有多么深的功底和多么大的耐心啊。”游客段宝宏赞叹道。面塑传承人现场演示制作,在极小空间内用特制工具精细塑造微缩形象,灵巧技艺赢得观众掌声。

  “今天一看,才发现临汾有这么多文化宝贝!”游客李琪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游客宋轩宇则已经约好同伴:“下周就去临汾看看那些古建。”

  文化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

  第七届山西文博会圆满落幕,临汾展馆凭借策展创意、文化厚度与合作成果赢得广泛好评。从沉浸展示到多元表达,从互动体验至实质签约,临汾不仅成功塑造了“不止小西天·临汾皆如此”的文化形象,更在文旅融合、文创开发和产业创新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回顾5天展期,临汾的成功源于对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与创新转化。一方面活化非遗资源,对接现代设计与市场需求,打造优质文创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微短剧、数字开发等新业态,为文化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8月21日,侯马盟书发现六十周年系列活动发布会成功举行,为临汾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开启了新篇章。同时,乡宁、侯马特色县(市、区)展区也全方位展示了地方文化特色,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蒲县秀奎麦烙画专业合作社亮相N3馆山西红色文创展区;临汾花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也在N4馆“37V5”文创山西专区参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翼城花鼓还应邀为山西省文化传承发展典型案例发布仪式作开场表演,成为展会一大亮点。在此次发布的山西省文化传承发展典型案例中,我市“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工作”和“临汾尧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两项实践案例成功入选,充分展现了临汾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方面的卓越成效。

  本届文博会,临汾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设立了临汾微短剧展厅;组织43家文化企业、1600余件文化产品参展;举办了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发布了43个招商项目,总投资额为97.79亿元,拟融资额为59.72亿元;现场签约17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14.74亿元。5天时间里,累计观展群众近10万人,现场交易和线上销售总额125万余元,达成合作意向50个,可谓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大放异彩、收获满满。

  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坚持文化引领与创新驱动,深化文旅融合与产业协作,加强与国内外文化企业及机构的合作,持续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5天的文博盛会虽已结束,但临汾的文化之旅正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延续。凭借深厚的文化根基与不断的创新活力,临汾正在书写更加绚丽的文化新篇。

  记者 苏亚兵 亢亚莉 黄艺贞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