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临汾·跃巅峰”2025第六届“临汾·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挑战赛综述

2025-11-11 08:53: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引擎轰鸣,唤醒黄土高原的澎湃激情;车轮滚滚,丈量黄河岸边的地质奇观;人潮涌动,汇聚文体旅农融合的时代强音。

  11月1日至9日,“爱临汾·跃巅峰”2025第六届“临汾·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挑战赛以历时九天、四县联动的宏大格局,在我市沿黄四县(乡宁县、吉县、大宁县、永和县)恢弘上演。这场盛会已超越单纯的竞技范畴,成功打造为一场深度融合体育、文化、旅游与农业的区域性盛事。从首届大宁的单点突破,到大宁、吉县的双城联动积累经验,再到第五、六届四县联动的全面升级,赛事实现了华丽蜕变,成为临汾沿黄板块崛起进程中一张闪亮的区域名片。

  速度较量与人文温情的交响

  为成功举办本届赛事,我市市县两级通过“周密安排、精心筹划、科学调配”的推进机制,全面保障赛事组织。所辖四县积极落实主体责任,聚焦夯实组织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升级服务保障“三大保障”精准发力。

  赛事的核心魅力,植根于充满挑战的赛道。本届赛事创新采用沿黄四县接力模式,精心设计了“一河一山一水一沙”四大主题赛道,将临汾段黄河沿岸最壮丽的自然景观转化为极具挑战性的竞技舞台。

  乡宁启幕,“一河”间的生态竞速:首发站设于乡宁县云丘山马壁峪河道。以“一河”为特色的赛道,巧妙利用喀斯特地貌,设置S弯道、跳台、波浪弯等极限障碍,要求车手在展现速度的同时,具备对复杂地形的精准掌控力。来自漠河的越野爱好者那绍全驱车3000多公里专程赶来,他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来临汾,环境特别好,街道也很整洁,好感度直接拉满,就想在现场感受一下引擎轰鸣的震撼。”

  吉县升级,“一山”之巅的意志考验:移师吉县,挑战全面升级。近千米落差的立体式山顶赛道,高陡坡、连续急弯、炮弹坑等障碍犬牙交错,尤其是被称为“云梯赛道”的75度陡坡,堪称国内越野赛道难度的标杆。惊险一幕频频上演,车手的勇气与技术在极限环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科马仕”轮胎勇士车队的姜波在夺得吉县段专业组冠军后难掩激动:“这是我跑过最具挑战性的赛道,它激发了我骨子里的征服欲。”

  大宁接棒,“一水”岸边的技巧博弈:大宁县马斗关赛道,蜿蜒于黄河岸畔。飞车坡需借势腾空,不规则弯道考验精准控车,天然沟壑暗藏玄机。来自大连的专业组车手吕和平第五次参赛,他坦言:“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从初探时的生涩到如今的游刃有余,赛道在变,车手的征服欲却始终炽热。“在黄河边比赛,就像在母亲的目光中奔跑。”他动情地说。广西北海女车手董旭驱车2000公里赴约,她的目标明确而坚定:“今年想超越自己,但还得再进步一点。”

  永和收官,“一沙”之上的野性狂欢:永和乾坤湾赛段作为收官之战,围绕“一沙”主题,设计了力量感、速度感和涉水挑战为核心要素的硬核赛道。赛道与壮丽的黄河蛇曲地质奇观深度融合。来自大连UTV组的17岁小将刘子豪在完成比拼后激动地分享:“这个赛道属于很高速的赛道,就是在弯道中可能会让车身的滑动更多,然后速度更快一点。”第四次来到永和的湖北车手张娟则对整体环境赞誉有加:“这里的赛道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它蜿蜒的设计与黄河的蛇曲奇观完美契合,跑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赛场内外,车手们的肺腑之言,为这场硬核赛事注入了丰富的温情底色。

  公开组冠军耿显风喜悦而笃定:“很高兴能再次拥抱这份荣誉。第二次来到这里并成功卫冕,就像赴一场一年一度的约定。”量产组第一名任兆鹏兴奋地分享:“第三次来到大宁,雨后的叠翠山峦和空气格外沁人心脾。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宁粹’苹果,清甜爽脆。”他还特别提到了赛事服务带来的温暖,“当地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亲自来营地问候,让比赛的紧张融化在浓浓的人情味里。”

  从南方远道而来的专业组亚军赵向前赞叹道:“每一次来总有不一样的风景。细雨中的风更显温柔,气候也更宜人。这里的苹果味道绝美,足以洗去一路风尘。”河南兰考车手荣盼盼已是第五次参赛,她感慨:“临汾是我的福地,冠、亚、季军我全拿过。每个县里的赛事服务都非常用心,每次来都像‘回家’一样亲切。”河北籍车手程磊的故事里藏着苹果的甘甜与时代的变迁,他成了当地农特产的“推广使者”:“每年我都会带大宁苹果回家,这里的赛事就像这里的苹果,一年比一年甜。”这种超越比赛的情感联结,正是赛事持续吸引力的核心所在。

  文体旅农协同发展的“临汾实践”

  “临汾·520黄河英雄会”的成功,远不止于一场体育赛事的胜利,它是我市推动文体旅农深度融合、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一次精准而成功的“临汾实践”。

  赛事从单一的汽车越野竞技,发展为融合体育、文化、旅游、农业的综合性区域IP,已成功入选山西省“体旅融合十大标杆工程”。通过“沿黄四县联动”模式,将分散的旅游资源串联成线,形成规模效应,共同打造“爱临汾·跃巅峰”的强势品牌。

  赛事期间,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文化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活动的文化厚度与参与者的情感认同。乡宁云丘山的红酒音乐节,将戎子酒庄的干红香气、摇滚旋律、无人机光影秀与本土符号完美结合,在空中绽放出临汾的文化自信。吉县黄河壶口瀑布前的《黄河大合唱》快闪,让赛车引擎的轰鸣与唢呐、锣鼓、歌声交织,奏响了黄土高原生生不息的奋斗回响。

  吉县坚持的“办一场赛、兴一条链、富一方人”理念,在本次赛事中得到充分体现。“车手进农家”助农活动让硬核越野精神与温情怀旧相交融,车手们走进吉县农家果园采摘苹果、柿子,在“临汾优选”展馆选购特产,用实际行动支持农户。车手史俊杰的后备厢里,码放着30余袋从农户手中买下的柿子,准备带回太原分享。大宁站的“宁粹”苹果品鉴评比活动、“黄河大集”,以及永和站的农特与非遗产品展示等,巧妙地将体育的激情与农业的硕果相结合,通过“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实实在在提升了当地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以体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场赛带火一座城的效益转化

  赛事的强大号召力与广泛影响力,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流量”到“增量”的成功转化。

  赛事所到之处,无不掀起消费热潮。在大宁,与赛事同期举办的“九月九古会”借势赛事带来的巨大人流,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来自河南郑州的商户王燕琴欣喜地表示:“今年古会的规模特别大,人流量也特别旺!正好赶上了越野赛事,把四面八方的人都吸引过来了,我们的销售额也很可观!”来自河北保定的商户李峰军对当地政府的服务赞不绝口:“政府给我们提供摊位,通了水电。这边民风淳朴、人气很旺,生意比我预想地要好得多!”永和站的房车营地派对、篝火晚会、音乐节等配套活动,将赛事的热烈氛围从赛场延伸至黄河之滨,丰富了夜间消费体验,延长了消费链条。

  赛事联动91家主流及特色媒体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国的传播矩阵。仅永和站开赛当天,全网累计观看人次便已高达1184.39万,充分显示了赛事的广泛关注度和强大影响力。这种高强度的曝光,不仅展示了临汾壮美的黄河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向外界传递了临汾开放、热情、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参赛者武建光在享受了完美配套服务后,发出了诚挚的邀请:“我们非常开心,希望大家都到临汾参加越野赛!”这种发自内心的口碑传播,是最具说服力的城市广告。

  赛事组织方践行“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理念,通过抓实环境整治提升,聚焦赛道沿线及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打造“畅安舒美绿”的路域环境。这不仅为赛事提供了良好保障,更长远地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当地群众贺梓轩的感慨代表了本地人的心声:“每年的古会我都来,但今年感觉格外不同……特别是看到咱们‘宁粹’苹果被那么多人夸奖,心里特别骄傲!”

  沿黄板块协同发展的“临汾答卷”

  “爱临汾·跃巅峰”2025第六届“临汾·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挑战赛的圆满落幕,标志着临汾在探索文体旅农深度融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这场以“四县联动”为亮点的赛事,以其宏大的规模、精心的组织与显著的效益,为沿黄板块的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生态为基,绿色发展贯穿始终。赛事深度契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赛道设计依托天然地貌,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让引擎的咆哮与黄河的涛声在和谐共鸣中,奏响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壮歌。

  协同为要,“一赛多能”效益彰显。创新打造的“一河一山一水一沙”四大主题赛道,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串联四县优质资源的纽带。赛事成功将体育竞技、文化体验、旅游推介、农产品销售融为一体,成为一个辐射广泛的超级平台,充分释放了“一赛多能”的叠加效应,展现了临汾推动沿黄县域协同发展的智慧与决心。

  民生为本,乡村全面振兴动能澎湃。赛事所带来的巨大关注度和消费人流,直接惠及沿线百姓。“永和枣羊”“大宁宁粹”等农产品品牌借势腾飞,“黄河大集”人头攒动,房车营地派对、篝火晚会等新业态丰富了消费场景。这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实践着“办一场赛、兴一条链、富一方人”的初衷,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澎湃的体育动能。

  引擎声暂歇,但发展的回响悠长。第六届“临汾·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挑战赛以其成功的实践证明,一场特色鲜明的体育赛事,完全能够成为撬动区域整体发展的有力支点。它凝聚了品牌,探索了路径,激发了活力,更积累了信心。

  依托母亲河的深厚馈赠,以战略定力持续创新,以开放胸怀推动协同,临汾倾力打造的这条文体旅农融合发展之路,正以其澎湃活力与共享福祉,在黄河岸畔浩荡铺陈,通向更加壮阔的山海新程。

  引擎不息,精彩可期!

  记者 陈 明 郑红卫 亢亚莉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