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一载春秋,文明回响

2025-11-19 08:51: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11月12日至16日,陶寺遗址博物馆以“回望最初中国,共庆陶寺华年”为主题,成功举办开馆一周年庆典系列活动。通过公益讲解、学术讲座、趣味体验等多元形式,为数万名游客开启了一场跨越四千余年的文明对话,让沉睡的历史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

  陶寺遗址的发现始于1958年,自1978年起历经数十年科学发掘,积淀深厚。作为依托陶寺文化建设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陶寺遗址博物馆于2024年11月12日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该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出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的陶器、玉器、骨器、铜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230件(套),完整、系统地呈现了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

  正是在这片深厚的文化沃土之上,周年庆的系列活动得以精彩绽放。11月12日下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建文主讲的“唐侯尧墓或在陶寺”学术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他从陶寺墓葬规制、出土礼器组合切入,结合最新考古发现,深入探讨了陶寺与尧都之间的密切关联,为观众揭开了文明源头的深邃图景,引来阵阵深思。

  学术的深度之外,是体验带来的触手可及的温度。二楼东庭院的拓印体验区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游客们亲手复刻陶寺龙盘、朱书文字图案,加盖周年纪念章后免费带走。年轻游客张明丽举起自己的拓印作品兴奋地说:“这本‘最初中国’的印章,比任何纪念品都有意义。”

  除了动手实践的乐趣,陶寺遗址博物馆更致力于文化血脉的深度浸润。“曰若稽古帝尧……”11月15日清晨的博物馆大厅内,稚嫩的童声与成人的朗朗诵读交织在一起。周年庆特别推出的“诵读千年,文脉相承”活动,邀请游客背诵《尚书·尧典》或《五帝本纪·尧》,成功者可获赠一款精美的陶寺元素文创笔记本。带着孩子参与的王梦娇感慨道:“原本只停留在课本上的尧舜传说,在这里变成了可听、可感、可触摸的鲜活历史。”

  从文献回归现实,先民的智慧在古老的观象台上熠熠生辉。“先民通过观测日出方位,确定了季节、节气……”公益讲解员在观象台复原模型前娓娓道来。周年庆期间,每日两场的公益讲解累计服务超千人次。游客们站在先民曾站立的位置,聆听“敬授民时”的古老智慧,无不为上古文明对宇宙规律的精准把握发出由衷惊叹。

  这些点滴的现场感悟,汇聚成博物馆开馆一年来的丰硕成果。回顾过去一年,陶寺遗址博物馆始终秉持“学术+趣味”的策展理念,让冰冷的考古数据走出学术报告,融入火热的生活: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开展209场公益讲解、87场社会教育活动;数字化展陈与沉浸式体验成为亮点,虚拟复原的宫殿布局、互动沙盘模拟的都城功能分区,让尘封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周年庆期间推出的《陶寺·地中之国》《何以中国》纪录片循环展播,带领观众透过镜头直击考古现场。与此同时,央视时空对话《从陶寺到美索不达米亚》特别节目也在此录制,中外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共鸣。

  一周年,不仅是一座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陶寺遗址博物馆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邀请全世界“回望最初中国”,在四千余载文明的回响中,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精神根脉。

  记者 亢亚莉 刘临琦 任怡星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