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医保救了我的家!”家住洪洞县万安镇的杨先生感慨地说。几年前的一天,杨先生患了脑瘤,高昂的医疗费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瞬间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当全家正在为医疗费用犯愁时,有人提醒他,入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看病可以报销,杨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在外地做了手术,花了10余万元,当时医保就报销了40%的费用。如今,农村、城镇医疗保险已经相当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像杨先生一样享受到了医疗保险带来的好处。
随着医疗保险政策地不断完善,市医保中心自我加压,率先提出“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工作目标。今年以来,中心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坚持以“巩固全覆盖成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待遇标准、改善服务环境”为主题,大力实施“撑伞、架桥、建家、护卫”的人本工程,推动了全市医保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节节攀升,为百姓健康撑起了一片天。
强化管理 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一年来,市医保中心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帮群众办实事”的要求,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标准,重点抓好一线服务窗口建设,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建立政务公开栏,对办事流程、工作人员职责、作风建设要求等方面进行公开上墙,接受社会各界的检查监督。努力形成风清气正、服务至上的浓厚氛围,以民心工程推动民生工程,积极提高广大群众对医保窗口的满意度,树立医保部门的良好形象。截至2013年10月底,我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28310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0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71296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01%;全市征缴医疗保险费81338万元,完成省定任务的116%。征缴生育保险费3957万元,完成省定任务的105%;全市医疗保险支出60929万元、生育保险支出2640万元。
细化服务 真情服务参保对象
市医保中心从五方面着手,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一是规范医保。一年以来,中心围绕一个宗旨,即在征缴、支付和服务上实现参保人员满意为宗旨;达到两个提高,即提高人员素质和办事效率;落实三个规范,即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的“1233”工作目标。二是便民医保。中心以利民惠民为主线,公布、设立了服务咨询电话;在楼道开辟休息等候区,加设指示牌,使得大家能及时了解自己所办事项的窗口和位置;并制定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补位工作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加大工作管理力度,对工作人员的办事行为进行全面规范、优质服务,赢得参保人员的普遍赞誉。三是人文医保。为把医疗保险事业真正办成一项惠及全市参保人员的“民心工程”,中心奉行“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三问”工作理念,深入各县(市、区)企事业单位,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所有省市属在县市的参保单位的业务经办全部下放到各县(市、区)管理经办。此项惠民措施共涉及5个县(市、区)、11家企业、5.6万名职工。为了方便职工就医购药,该中心将上述县(市、区)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一并下放到所属县(市、区)医保中心管理。四是民本医保。为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负担,让参保人员享受到医保带来的实惠,市医保中心及时调整医疗保险最高支付,调整门诊大额疾病病种,调整大额医疗费用补助支付比例,制定出台二次医疗报销相关政策规定。五是阳光医保。中心全面启动“阳光医保”工程,公布医保中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在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设置“意见箱”,使各项工作都能透明化,有效地构建起了医保部门、参保人员、参保单位、定点医疗机构四方和谐的关系。
健全制度 不断提高经办能力
制度是规范工作、提升服务的有效举措。今年,该中心制定出台《临汾市医保中心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建立健全教育在先、制度管用、监督有力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领导带班、科长轮流值班监督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形成记录,确保工作进程的动态管理。并与各科室签订《细化分解责任书》,定期对《责任书》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分,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弱势群体的帮扶上,设立了“党员示范岗”、“老弱病残优先服务窗口”等措拖,促进医保中心文明规范服务更上新台阶。人生风雨路,医保撑伞行。中心积极践行医保惠民承诺,把爱心传递到了每一个参保市民的心中,它将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百姓、赢得民心。
(记者 姜秀丽 杨世宏)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霍州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6万余人
下一篇: 曲沃县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