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手拉手 共圆人生梦

2013-12-12 09:12: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张玉奇

    外孙出生后,自然得有个名字,常规有大名、小名(奶名),女儿让我给孙子起个名字,因孩子出生于岁末的12月31日晚10时,再过两个多小时就是新一年了,生日很小,因此以小取名叫“豆豆”。
    我总企盼着豆豆早日成才,而豆豆也常常梦想着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国家有用的人,爷孙虽是隔代,但有一个共同的梦——当好接班人。我采取关心下一代的基本工作方法:启发、诱导、教育、熏陶,使其走上成才路。

    互信
    爷孙按辈分关系相互之间就有一种信任感,然而真正的互信尚需培养。我认为爷爷对孙子除了关心、呵护外,还得言而有信、不能食言,只有这样他才会信任你、爱你、听你的话,你在他心目中才有尊严。豆豆读五年级放暑假时,我约了几个好友一起陪孩子去华东、华南旅游,让他扩大见闻,增长知识。到淮安时,我们一行五人大都是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人,对老一辈革命家都怀有深厚的感情,首选的观赏点自然是对孩子有很大教育意义的周总理故居和三面环水一比一建筑的总理纪念馆。导游边走边指着版面和橱窗里的实物详细地介绍总理生前战斗、工作的伟大功绩和生活用过的实物。我们细心地观看听讲。突然,豆豆指着玻璃展柜里陈列整齐的打着补丁的一件上衣质疑地问:“爷爷,周爷爷是管国家大事的总理,怎么还穿破旧衣服?”“周爷爷、毛爷爷老一辈革命家整天为民操心、办事、造福,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只要学习爷爷们的勤俭、艰苦奋斗精神就是好孩子。”我引导着说。
    他听懂了我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口说:“爷爷们真好!我要向他们学习。”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了孙子爱国报国的热情,无疑也加深了我们爷孙互相信赖的情感。

    激励
    小学时期,豆豆学习较好,升入浮山二中进了实验班。他憧憬着将来升高中,考大学,毕业后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为国家贡献力量。然而,学习了一段时间,班里测试成绩,他看到了差距,有几门主课的分数比同学们都低。我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一般是学习方法不对头,于是我鼓励他说:“我上过两个大学,成绩都是全优,我把我的学习方法传授给你,你就能迎头赶上。”他觉得有了希望,莞尔一笑。
    我一字一板地述说我的学习体会,概括为七个字:预、课、问、练、思、记、读。预,即预习功课。也就是明天所学的课程,今日要认真读学一遍,分辨哪些已解知,哪点似懂非懂,哪里不懂,并做记录和标记,为听课做好充分准备。课,即以课堂学习为主,把问题力争解决在课堂上。也就是对已懂得的课文一般听讲,加深印象;有疑点的地方注意听讲,解疑释难;不懂的地方重点听讲,力求弄通、弄懂,当堂解决问题。问,即为不懂的问题,就要问老师,问学习好的同学,就要向比自己强的人赐教,直至把问题弄懂学会方可罢休。练,就是练习功课,每天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及作业,熟能生巧,多练才能掌握它,真正把它变为自己的知识。
    思,可释为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做到理解它、消化它、吸收它,也就是要活学不能死学。记,就是要把学到的东西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不断积累,使脑子变成知识的海洋。读,大家都明白,就是要多读书,要把爱书喜读作为人生的必修课,活到老,学到老。俗话说得好“读会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诌”。学生在校期间博览群书,对语文学习、写作都有很大帮助。豆豆聆听了“七字”学习法,并照着认真去做,学习有了较大的进步,受到老师的表扬。2007年他进入浮中的大门,由于记性和理解能力较差,我们就请教学能力强的好老师,利用小假日给其补习数学、英语,使他完成了学业。如何应对高考,全家人让我“拍板”,我认真分析了当下面临的形势:一是社会上普遍缺乏技术人才;二是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物流。于是,我同他沟通商定,报考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我的一片苦心没有白费,他很快在网上查到了被录取的信息,他心中不胜欢喜,全家人也开心地笑了。

    起飞
    大学毕业,走向社会,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面对不包分配、自谋职业、就业难的问题,豆豆无奈、郁悒、愁肠。我便及时同他交流,“不能消极等待,要一方面积极地找工作,另一方面要学本领,继续深造。”我提议让他学开车,他父亲把他送进了驾校,经过数月的学驾和理论、路考,领到了驾驶证,学到了一样本事。接着又参加了大学本科成人学习。就在此时,山西超腾热力公司下属的浮山众祥热力公司招工,他报名、面试当上了该公司的一名技工。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豆豆上夜班启炉就得和工友们把点火的备用材料一车一车地推至炉前,然后将木材、木炭和引煤一袋一袋地肩负爬上约三米多高的梯子装料,继之点火启炉,一干就得数小时;若是遇上锅炉熄火,就得钻进闷热、气味十分呛人的炉膛一铣一铣地向外排渣,然后清膛,一干也得数小时。一夜的熬眼,强度大时间长的劳动,使他瘦弱的身体难以承受。他消沉了,嘴里放出了一句话:“这活太累,我实在干不动。”我体贴地道出了心中的实言:不论谁,头一次干体力活都很累。
    我在读书时,放假期间干过很多脏活累活,什么拉平车、扛麻袋、背铁块、砸石子、在印刷厂裁纸等,每干完一天的活,回到家里总会腰酸腿疼,有时两腿肿得都上不了床,可是除了生病、雨雪天外,从没歇过一天脚。凡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只有吃苦才能干成事业,吃大苦才能干成大事业。第二天一大早,他骑上摩托又上了班。
    如今的豆豆已经长大了,不再对工作和生活退缩。他对我真诚地说:“我要放飞梦想,向张师傅学习,不久的将来当一名高级司炉工,把我们公司的大暖送到凤城的千家万户,温暖浮山群众的心。”看到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开心地笑了。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