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在教育这方热土上,吉县东关小学数学教师葛云辛勤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始终坚信:“三尺讲台,足以展示多彩人生。”今年42岁的葛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与忠诚。20多年的工作中,她把“爱”当做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她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
这,成为她多年来形成的独特教学风格。
在葛云所代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数学成绩不太好,以致于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看出这名学生的沮丧,她通过多方了解,发现这名学生酷爱泥塑。于是,她拿出这名学生的泥塑作品在班里进行展示,并大加赞赏。她的这一举动极大地增强了这名学生的自信心。不久,这名学生的泥塑作品获得了少儿杯全国邮政艺术大赛一等奖。借着这股“东风”,葛云因势利导,唤起了这名学生的自信,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学生进步了,她会眉开眼笑,那是她的收获;学生落泪了,她会难过,那是她的不忍。这一切的来由,只因她“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
“只有不断充实知识、不断储存‘长流水’,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使自己拥有教育教学的无穷智慧。”葛云说。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葛云坚持不停地探索。
课余时间,她在网络中寻觅着教育的典范,在书海中汲取着教育教学的真谛,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的智慧。为了多渠道采纳信息、全方位多角度提高,近5年来,她先后赴太原4次,参加各种研讨会,亲眼目睹了教学名师的教学风采,为她的教学实践融入了智慧,为她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正是借着这种“教学智慧充盈心灵”的热情和“多方融汇先进教学”的实践,在东关小学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她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潜心学习使葛云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她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效整合,反复摸索,总结出了有效、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与同校老师进行研究与探讨,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法与模式。2011年,作为学校课改引领人,她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为突破口,开始了课改的多次实践,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一起探索出了“目标导航—四环节教学模式”。
作为课改引领人,葛云除了在校、县做引领观摩课外,还积极承担起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在她所指导的年轻教师中,一部分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省级教学能手、市级优秀教师等。
辛勤的付出之后,她收获了满园春色:荣获“吉县十佳教师”“三晋课改先进教师”“山西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她连续几年在全县组织暑期培训中做教材辅导,并在全县教师暑假培训活动中做公开示范课及理论讲座,先后被多家联校聘请做示范观摩课……成绩是让人欣慰的,但对她来说,重要的是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记者卞志强 实习生刘静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上一篇: 乡宁县全面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下一篇: 两节期间市区“大美临汾”文化活动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