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你,梦想还能不能延续。假如没有你,生命还会不会美丽。假如没有你,这美好的明天该如何继续……”一曲《白衣天使》唱出了护士的无私与伟大,她们奉献的是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和一份真情。她们用最最宝贵的青春,给患者送去雨露滋润的慷慨和春风一样的温暖,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拥有者的安祥。
护士是一个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她不但与快乐、幸福相随,还与艰辛和劳累相伴。“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倾听护士心声,感悟“白衣天使”光环下的笑与泪。
(策划人 李静)
60后护士邓藕珠 甘做一片“绿叶”
“假如把医生比做‘鲜花’,那么为了病人的康复,我甘做一片‘绿叶’。”从事护理工作多年来,临汾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邓藕珠这样理解自己的工作。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60后护士长邓藕珠始终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为座右铭,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刻苦钻研,扎实工作,无私奉献。
1983年参加工作的邓藕珠起步就在五官科当护士,因为工作突出,之后被提拔为护士长。由于一直在一线工作,邓藕珠深深懂得,护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康复与医院的形象。多年来,邓藕珠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感情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她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积极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她对工作满腔热忱,视病人如亲人,对患者一视同仁,精心护理,凡是其他护理人员解决不了的棘手问题,她总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辞。在她的带动下,全科护理人员立足岗位,努力工作,高标准地完成各项护理任务,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邓藕珠积极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服务项目和护士技术规范,领会护理工作重点和精神,让每个护士明确主题和自己的职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耳鼻喉科每个护士负责6—8个患者,从患者入院开始,责任护士就为病人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指导和健康指导,制定康复个性计划,从洗头、洗脚、洗脸、打水、剪指甲、喂水、喂饭、翻身叩背开始做起,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服务。医生查房时由责任护士跟随,随时接受医生关于患者病情的询问,进一步保证了医疗安全,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全程化,医护配合越来越默契。
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以来,邓藕珠号召全科人员以自己微薄之力,从细微之处,做一件好事,提一条建议,办一件实事,开展一项新工作。
她们根据患者不同需求,对有交流困难的患者,准备笔、纸;为小儿患者准备动画书、科学画报等;为老年患者的读书看报准备了老花镜、准备了微波炉方便患者,让患者在安静、轻松、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康复。
她们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患者的信赖,由于护患、医患之间加强沟通,病房秩序明显好转,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医护表扬信多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投诉少了。正因为如此,邓藕珠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她所带的护理团队也受到了领导和患者的高度赞扬,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记者 韩晓芳)
70后护士遆迎春 坚持着儿时梦想
“我最自豪的事情就是看着每位病人健康的走出病房。”39岁的遆迎春从事护士已经19年了,她依稀记得,幼时用“梦想”造句时,她曾写下“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赤脚医生”这样的句子。从初入社会的青涩女孩,成为如今的一名成熟稳重的护士长;从当初只是简单的病床护理,到现在是手术室中的得力助手。当问到为何能坚持年幼梦想多年不放弃,她坚定的说,因为热爱。
在遆迎春的记忆中,实习期间的一幕至今让她难忘,几名刚从煤矿送来的病人,满身都是黑色的煤渣,除了身上的煤渣需要几名护士合力清洗以外,脚上的味更是让人难以忍受。但她根本顾不了那么多,看着触目惊心的伤口,毫不犹豫挽起袖子开始了抢救工作。
作为一名护士,遆迎春总是把“力争为病人减轻身体上、心理上或者经济上的负担”挂在嘴边,记在心中,她把这句话当作是从业多年的信条。
说着,遆迎春看了看墙上的红色锦旗,开心地笑了。“这面锦旗是前几天一位浮山的病人送来的。”原来,在与这位病人闲聊中,遆迎春得知对方是河南人,目前在浮山当装潢工人,家中经济非常紧张,难以支付近5000元的医疗费用。得知此事后,她当即向院方提出申请,最终成功减免了一部分费用,手术成功后对方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这样的事情何止一件。早在2012年,遆迎春就通过与院方沟通为一位60多岁的老人减免了手术费用。时至今日,想起老人的样子,她仍感同身受。“这老人虽只有60多岁,但看起来却有70多岁。为了省钱,一大早只吃了一碗开水泡馍,便蹬着自行车从襄汾县浪泉村来到了临汾。当看着他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了仅有的几百元钱时,我心里一阵酸楚。”
19年间,亦苦亦甜,见过最脏的病人,干过最累的活,但她毫无怨言。遆迎春笑着说:我是护士,照顾好每位病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 弓佩玉)
80后护士焦一倞 让阳光住进孩子心房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灯光,驱散的何止是患者的心头阴云,更多的是燃起患者对生命的炽热渴望。1987年出生的焦一倞是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的一名儿科护士,工作5年来,她将小患者视为自己的孩子,用真诚的爱为他们播散阳光。
2009年,焦一倞踏上工作岗位,心中充满了忐忑。小宝宝们仿佛对“白大褂”有着天生的恐惧,看到她拿着针管,止不住地大声哭喊,并“张牙舞爪”地不准她靠近。毕业之前,我都是在其他科室实习,很少接触到小宝宝。”她不知所措的站在原地,感到无从下手……每天都要与小不点儿们“亲密接触”,这对焦一倞而言,曾是不小的考验。有个患儿因为腹泻脱水需要输液,可是他上吐下泻又伴高温,血管根本看不见,焦一倞凭着经验扎下第一针却没成功。患儿的父母坐不住了,他们大声质问:你会不会?换人换人”。焦一倞顶着压力,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有回血了,慢点送管,成功了。”终于一块石头落地了,焦一倞看到家长的表情转悲为喜,之前的委屈和无奈瞬间烟消云散。
自己成为母亲后,焦一倞对肩上的重任有了更深地理解,她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努力做到“一阵见血”,为小患者减轻病痛的折磨。
有一次,一个男同志气喘吁吁地抱着一个发高烧的小男孩,哭喊着向忙碌的她求助。当脱下孩子的裤子时,一股臭味扑面而来,满屁股都是大便。她眉头都没皱一下,迅速完成灌肠,同时将卫生纸递给了不住感谢的孩子爸爸。
“只要是患者的需要,我们都将义无反顾。每每看到小患者们经过我们精心护理痊愈时,我们是那么的欣慰;当家属们握着我们的双手千恩万谢时,我们是那么的开心。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为我是一名白衣人感到骄傲!”焦一倞的无悔付出得到了患者家属由衷的赞赏,她在单位近期举行的“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中,一举拿下了“优秀护士”及“静脉留置针输液”技能比赛的荣誉。
看着她温暖阳光的眼神和洁白飘逸的裙袂,记者不由想起一句话:细心是你温柔的话语,爱心是你轻柔的脚步,健康是你倾泻的爱意,责任是你专注的眼眸,生命是你永恒的主题。”
(记者 李静)
90后护士赵德培 胆大心细从医路
在临汾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内,赵德培正忙着写医单、给患者打针、解答疑问,虽然只有3年的护士工作经历,但她已能从容应对繁琐的工作。
1990年出生的赵德培,从小就对“护士”羡慕不已。在她眼中,护士”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神圣而高贵。2011年在临汾卫校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临汾二院。“起初有很多不适应,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不分白天黑夜,彻底打乱了生物钟,加之比较粗心,时常犯一些小错误,被领导批评成了家常便饭,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反而更加激发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如今,赵德培不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护士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已经成为她的职业习惯。
与其他科室相比,急诊科的工作显得更加特殊,因为突发情况多,这决定了急诊科护士工作时间的不确定,加班加点、工作占用休息日、随叫随到的现象时常发生。“前不久急诊科来了一位突发心梗的病人,当时已是下班时间,但同事们都很默契地为手术做各种准备工作,最后成功抢救了病人。”赵德培回忆道,虽然耽误了大家半天休息时间,但谁都没有怨言,尤其是看到患者病情好转和家属感激的目光,那一刻都切实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
在采访过程中,谈话总是被打断。“早上已经接待30多个输液病人了,连坐的时间都没有。”赵德培疲惫地说,如今体会到护士的不易,身上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希望可以踏实走好从医路,认真做好护士工作。”赵德培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记者 李羿玫)
护工李建珍 一如既往 以诚相待
他们不是“白衣天使”,却每天都在接触着病人、护理着病人;她们虽然没有“白衣天使”的美誉,但仍坚守自己的岗位。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了“护工”这一职业,听李建珍讲述护工的那些事儿。
今年48岁的李建珍是尧都区土门镇土门村人。谈到与护工的结缘,李建珍直爽地说:刚开始干这一行主要是为了贴补家用。后来,通过当护工,我和很多病人家属成了朋友。以诚相待,很重要。”她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孩子小的时候在饭店里打过工,但干的时间不长,后来孩子大点了,在一个亲戚的引荐下,我当起了护工。”
然而,当自己把这一想法告诉家里人时,却遭到强烈的反对。“干啥不好,非要干着伺候病人的活,又脏又累,还要受气,你受得了吗?”面对丈夫的满腹牢骚,李建珍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凭双手自食其力,不丢脸。”倔强的李建珍坚定着自己的信念。看到她的执著,家人默许了。尽管李建珍伺候的老人中多半有沟通障碍,但是她总是很耐心地去和老人“沟通”,在第一时间了解老人的需求。碰到老人发脾气、埋怨的时候,她也总会耐心地去哄:老人有时候就跟孩子一样,多点耐心、多点沟通,啥事都解决了……”李建珍笑着说,由于她的真诚付出、周到伺候,不仅为老人减轻了病痛,同时得到了老人家属的肯定。
“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照顾,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人家给的那份工资。”不忘初衷,不忘良心,在护工这条路上,李建珍已坚持了6个年头,她坚定地说:还是那句话,对待病人,我会一如既往,以诚相待。”
(记者 成华 亢亚莉)
延伸阅读 “5·12”护士节的由来
1854年至1856年间,英法联军与沙俄发生激战。在英国一家医院任护士主任的南丁格尔,带领38名护士奔走前线,参加护理伤病员的工作。因当时医疗管理混乱,护理质量很差,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在这种情况下,南丁格尔下定决心潜心改善病室的卫生条件,并加强对病人的护理和营养。半年之后,医院的伤病员死亡率下降到了2.2%。
这一事迹传遍全欧。1860年,她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的护士工作专著,成了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鉴于南丁格尔推动了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因此被誉为“近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1910年在睡梦中逝世后,国际护士理事会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我市举办“道德讲堂”专题讲座
下一篇: 襄汾龙澍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