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郭璞)记者在日前召开的全市教育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专项清理工作会议上获悉,在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教育系统“吃空饷”问题成为干部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此次将重点清理十类“吃空饷”人员。
这十类“吃空饷”人员分别是:在编(职)不在岗、擅自离岗经商办企业或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领取工资;调离后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或在调入、调出单位重复领取工资;无特殊理由长期请假领取工资;工作人员长期患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超额领取病假工资;在职人员考取全日制普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或未经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离岗参加各种形式学习和留学期满未归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受党政纪律处分或刑事处罚的工作人员领取工资;到龄离岗不办理退休手续仍按在编在职人员领取工资;已故人员延期领取工资、离退休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或不符合条件的遗属领取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申报财政拨款等;在编不在岗,在临汾城区等地陪子女读书,仍领工资者等。
据悉,一个时期以来,教育系统部分中小学教师以各种借口“吃空饷”,长期不上班,长期请假,长期在外兼职,虚报冒领工资,造成中小学“编外用人”和临时代教过多,严重败坏师德师风,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今年1月份,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以晋人社厅函(2014)3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和“编外用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重点在教育、卫生两个系统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此次专项清理工作,将通过组织、监察、教育、人社、财政等多个部门协调配合,联合行动,彻底清理教育系统“吃空饷”问题,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另外,将把健全长效机制作为重点,切实强化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吃空饷”问题。一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局长、学校校长“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把教师长期请假审查审批关,完善教师请销假制度和考勤制度,将考勤、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及时对群众举报的“吃空饷”问题认真调查,严肃处理;三是要通过招聘、转岗、辞退、社保、培训等渠道和措施,逐步清理临时代课教师,同时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
此次清理范围包括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清理过程分为安排部署阶段、自查自纠阶段、完善制度阶段、督促检查阶段。整个过程要信息公开,加强监督,各县(市、区)要设立举报电话,指定专人负责,自查结果向社会公示,并于6月10日报市教育局。市有关部门将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教育系统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查工作主要采取明察暗访、调阅档案、查阅工资花名册、问卷调查、个别谈话、随机抽查、延伸检查等方式进行。对存在隐瞒不报或漏报行为的县(市、区)一经查实,由市监察局等部门追究教育局长和所在学校校长的责任。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市门球队获世锦参赛资格
下一篇: 奋战100天,早日搬进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