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传美妙两岸人民心相契

2014-05-22 10:52: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吉县原生态唢呐演出团在台湾国立戏曲学院成立57周年院庆盛典上演出 资料图

       应台湾国立戏曲学院、花莲县美术协会的联合邀请,我市小梅花蒲剧团、吉县黄河风情唢呐联合组成了临汾市文化艺术交流团,于4月23日至5月2日赴台湾进行了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团长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军担任,副团长由临汾蒲剧院院长任跟心,副院长杨峰、郭泽民担任。

4月26日,首场演出时逢台湾国立戏曲学院举行56周年院庆,该院为台湾培养戏曲艺术人才的最高学府。台湾教育部门、文化部门都派高官到会祝贺并致词,台湾的社会贤达及各行业热心赞助和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人士均出席。院庆简朴而热烈,共举行了5个小时的庆祝演出。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临汾蒲剧、吉县唢呐在此亮相演出,不仅引起了轰动,宣传效果极佳,也使本次文化交流赋予了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4月28日,在花莲县进行了两场重要演出。

花莲县文化局早在一个月前即开始广告宣传,落实演出相关事宜,特别是演出场地精心布置,观众看戏踊跃,千人大剧场几乎座无虚席,剧场效果自始至终火爆热烈。当日上午,花莲县还举办了规模盛大的“2014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大陆有20多个省市派团参加,场面颇为壮观。我们的演出掀起了一个高潮,同时也借这个平台宣传了临汾文化,达到了唱响临汾文化品牌的目的。下午,花莲县文化局还与我市代表团进行了座谈,陈淑美局长对临汾艺术团的演出给予极高评价,并表达了愿意拓宽交流渠道、加强文化深度合作的意向。

4月30日,我市文化艺术交流团又转赴高雄,在台湾正修大学礼堂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高雄市新闻采访协会理事长陈子坚、正修大学校长龚瑞璋、高雄国际职业妇女协会张秀琼会长等重要官员、人士观看了演出,剧场效果依然火爆。

此次大型文化艺术交流团赴台演出,在我市尚属首次。

赴台之前,市委、市政府领导表达了亲切关怀,小梅花蒲剧团、吉县黄河风情唢呐团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精排节目、更新服装,各自都拿出了压箱底的真金白银,从而使整体演出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在台期间,演出团纪律严明,待人文明,风貌良好,也给台湾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在演出交流过程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台湾人民十分热爱自己的民族艺术,很有素质,对大陆艺术家友善而尊重。

台湾新闻界对我们的到访给予高度关注,多家媒体从不同角度对演出做了报道。可以说,我们这次文化之行达到了增进相互理解、共同提升水平的目的,为今后我市与台湾的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台湾演出归来之后,我们认真进行了总结,感慨良多,总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启示:启示之一:民族艺术只有在良好传承的基础上才能光大发展。临汾是闻名全国的戏曲大市,自戏曲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戏窝子。如今,蒲剧已存活了几百年,眉户剧历史也有了百年之多。这块浸透了文化汁液的土地,厚滋出数代戏曲名家,遍布全市的元代戏曲舞台和广胜寺元代戏曲壁画,见证着临汾戏曲的辉煌。新中国成立后,临汾的文化人秉承前人的优良传统,重视艺术人才的培养,合理布局人才梯队建设,遂使得我市的戏曲艺术有了大发展、大繁荣的空间和环境。改革开放后,我市领全省 之先成立了临汾蒲剧青年团,在人才培养上又一次走到了前列,涌现出任跟心、郭泽民等青年艺术杰出人才。进入新世纪后,在经济大潮、多元文化的双重挤压中,戏曲的存活空间变得艰难狭窄,戏曲开始滑向边缘地带。面对此种危局,2000年,在市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临汾蒲剧院院长任跟心、副院长郭泽民毅然挑旗招收学员进行“团带班”模式的培养,这种新思路创全国之先。2005年,临汾小梅花蒲剧团正式挂牌成立,九年时间过去了,这批孩子已成长为我市戏曲的中坚力量,扛起了传承民族艺术的重任。民族艺术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传承的越好,创新才会越有生命力。

启示之二:民族艺术能为社会传递精神正能量,老百姓十分欢迎。戏曲是我国特有的、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民族艺术,自诞生之日就一直自觉承担着教化民众的责任。特别是历史久远的梆子戏剧种,先辈艺术家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剧目和丰富的表演技法,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力和审美修养,是无法完成传承使命的。这次赴台湾演出,之所以能够博得观众的热烈欢迎,很大程度上还是我们的经典东西保护了下来,有自己看家的绝活。台湾的戏剧同行对蒲剧厚实的家底很羡慕,对我们人才培养的模式更是大为赞赏和钦佩。台湾国立戏曲学院张瑞滨院长观看我们的演出后说:“想不到蒲剧如此博大精深,堪称戏曲学习的典范。唢呐表演土的 掉渣,传达出生命的流动和奔放,让人十分感动。希望以后多交流,使戏曲人才学到更多的东西。”台湾国立戏曲学院丁一保教授说:“戏曲是门综合艺术,多种维生素都能在蒲剧中找到。”台湾正修大学龚瑞璋校长说:“想不到蒲剧这样精细完美,唢呐能那样粗豪大气,演员表演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下次你们如能再来演出,我一定要让全校师生好好看看民族艺术到底有多么美妙!谢谢你们为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在花莲县、高雄市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似乎还沉醉在唢呐和戏曲的表演中,抢着上台与演员合影留念,一再表达对我们演员的敬佩之情。

启示之三:民族艺术是一个民族常青常绿、永葆生机的动力之源。历史的经验表明,越是民族的艺术就越具有世界性。民族艺术还能为民族在精神层面上不断补钙。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潮中,民族文化艺术是民族保持特色的压舱石。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加强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亚洲的韩国像保护眼睛一样,维护自己文化的纯洁性。好的艺术是有民间性和引领性的,当它像灯光般温暖着人们的时候,便不会有人拒绝它的。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戏曲艺术、民间文化应是我市打好文化牌的有力抓手。我们只有保护好自己的民族艺术,才能有走出去的底气;只有营造好文化发展的环境,才能使更多的人才投身到文化建设的潮流中,从而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永盛不衰。

作者:王军(系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