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弹指间,临汾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30个年头了。30年支灶起家,30年栉风沐雨,30年秣马厉兵,30年攀枝折桂。伴随新中国改革开放铿锵步履一路走来,如今的市老体协群英荟萃、创新发展、队伍日益壮大,中老年体育健身人口约40万,参与的文体健身项目多达六七十种。通过“老年体育”这一平台,为广大老年朋友的柴米油盐日常生活平添了许多情趣,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赋予了新的内容。如今,活跃在尧乡大地城市乡村的一簇簇、一伙伙自发强身健体的老年朋友,鹤发童颜,退而不休,闲中寓乐,有板有眼跳着欢快的舞蹈,一招一式舒展矫健的身腰。他们身披朝曦,沐浴夕照,汗洒炎夏,笑傲寒风,越到节庆日越是忙得不亦乐乎,体育展演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主力军,为青春临汾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是于2013年10月担任第六届市老体协主席的。我手头有一些泛黄的、小开页的、有的是靠过去手工印模排码出的老册子,完整、系统、翔实地记录了临汾老体协成立、发展、壮大的历史。资料显示,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是经国务院1983年6月28日第47号文件批准的。文件强调“积极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是使老年人健康长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余热’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老年人体协开展活动。”国务院83(47号)文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老年体育工作成为各级人民政府议事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确定了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的性质、任务,确定了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老年人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的唯一合法组织。三是确认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可参照国家体委的做法,组织成立自己的老年人体育协会。四是老年人体育协会的工作得到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积极支持。临汾老体协成立于1984年6月,由原行署副专员刘光兼任第一届老体协主席。当时17个县(市区)、各行业系统以及部分乡 镇村落,共成立基层协会113个,建立老年人活动场馆137个,会员达14000余人,占全区老年人口的5%左右。成立伊始,订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章程。那些略感单薄的纸张,透着油墨印渍的文字,如一把锁钥,开启了改革开放之初临汾老体协体育健身之门。刘光在老体协主席任上干了10年,到1994年老体协成立10周年的时候,全地区的各级老体协基层组织发展到280个,会员增加到4万人,老年体育人口达到了8万,党政机关拨付给老体协的活动经费也由起初的两三千元增加到两三万元,有的县(市、区)还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
1995年是一个历史节点,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法”与“纲”的颁布实施,将体育运动、健身活动纳入了法制化轨道。1995年马金龙当选为临汾地区第三届老体协主席,并召开了全区第三届运动会,还相继成立了门球协会、气功协会、武术协会、棋牌协会、乒乓球协会等,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蔚为壮观。1999年恰逢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联合国大会将1999年定为“国际老人年”,我们临汾地区老体协为庆祝一系列国际国内大事喜事,特地举办了十万群众“千里行”等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许多同志走出机关、走出家门,集体健身出行,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津津乐道。2000年临汾撤地设市,地区老体协召开了第四届代表会议,选举原行署副专员高清亮兼任第四届老体协主席。全市基层老体协组织站点发展到300个,老年体育人口达到13万,占老年人口的33%。17个县(市、区)有11个县分别召开了老年运动会。我们也摄录了老体协20年庆典时的汇演影像资料,每每回放这些录制片,伴随阵阵悠越欢快的旋律,许多老年人抚今追昔,感慨不已。2009年由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文虎接任,成为第五届老体协主席。到这年底,全市151个乡镇、20个城市街道办事处,全部建起了老体协组织。全市2968个村委,建立老体协的有1548个,占到村委总数的50%以上。市、县、乡三级老年健身活动站点达到2600多个,活动项目和健身操发展到60多 套(项)。市老体协的活动经费每年突破10万元,有时高达年度拨付20万元。2013年以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我市的老年人口骤然增加到60万,中老年体育健身人口达到40万,这是一支蕴含相当能量的浩浩大军,集结起来相当于部队几个军的编制人数。作为老年人体育健身运动的新一届带班者,面对几十万老年人的安乐康健、休闲养生问题,我深感自己从事老年体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也激励自己恪尽职守,全力投入,将临汾老体协的这一棒接力跑好,将惠及老年、惠及家庭、惠及社会、惠及临汾体育事业发展的这一盛事要事做好、做实。
今是马年,我想起了“龙马精神”的成语,或可借喻我市老年体育的品牌项目和展示我们取得的成就。从老体协成立以来,我们就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球类、棋类、气功类、舞蹈类、书画类等适合老年人健身运动的项目,并在屡次参加的国内赛事中取得了骄人成绩。
最引以为豪的项目是门球和柔力球,这是我们临汾的拳头产品和享誉国内外的品牌项目,可以说经久不衰、人才辈出、捷报频传。我们1991年派出翼城县北关村农民老年队参加秦晋豫三省七市门球比赛,旗开得胜,一举夺冠,使老年人鼓足了干劲,展露了头角,也显示了我们临汾老年体育的实力和风采。2006年,中国门球冠军赛山西总决赛中,我市老年朋友组成的临汾市门球队,分别获得山西省混合组、老年组两项冠军,并代表山西省两次参加全国赛。一枚小小门球,伴随老年朋友走出临汾,走向全国,展示了临汾老年人的矫健身影。2010年9月,“全国老年人健身展示大会柔力球交流活动”在晋中举办,省老体协指定临汾和晋中联袂组队参加,我们在全国25个省市、各大行业的48支劲旅竞争中,不畏强手、过关斩将,荣获集体套路一等奖,书写了山西作为柔力球发源地后继有人、身手不凡的光彩篇章。2012年3月,我们老体协的花鼓队参加首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创新项目交流比赛荣获优秀、体育道德风尚、最佳服饰三项大奖。这也是一项比较有意义的鼓乐赛事,让人们 在领略临汾传统威风锣鼓雄浑之音的同时,可以分享老年花鼓绮丽多姿的一面。
我市中老年体育运动史上,有2名同志曾经荣获全国“健康老人”称号,有2名同志被批准为国家级足球裁判,还有1名同志曾经荣获过山西省象棋棋王的称号。
如临铁、山焦、霍矿等,不仅是当年驰名三晋的能源化工企业,也是藏龙卧虎、体育高手云集之地。业界代有才人出,风云际会不言老。三十多年来,许多热心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朋友,意气风发,老当益壮,在职时堪称岗位模范,赋闲后又转为文体骄子,用文体笔墨抒写着各自瑰丽的人生。
一花开放不是春,姹紫嫣红春满园。
我们在着力打造临汾健身品牌、挖掘优势项目、培育骨干文体人才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加强各级老体协的组织建设。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促成了各县市政府相继出台《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市老体协出具了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全民健身中长期规划》和每年的《年度工作计划》。我们在临汾日报、电台、电视台、网站等陆续开设了一些老年体育健身栏目,推出了一些健身花絮,与老年保健、疾患预防、养生心得、滋补理疗等科普养生知识相得益彰,指导人们科学健体、休闲养生,使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每逢重大节庆日、消夏夜以及全市举办的重大活动,老体协都会倾情组织队伍演出一些文体节目,其演示活动的认真态度和饱满的竞技状态,丝毫不亚于科班生,我们高超的演技每每都能获得好评。我们还开展了以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培训健身骨干、演出健身节目为主要内容的老年体育“三下乡”活动,体育下乡,老少言欢,将城里乡下连成一体,将“老来乐”的欢快音符输送到众多乡村老年朋友身边,将“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工作方针,甘露般播洒于广大乡村院落,带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助推我们临汾由人口大市、旅游大市走向体育强市、文化强市。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关工委是党和政府教育青少年的参谋和助手,是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进入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越来越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和紧迫性。赵城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关工委工作放在心里、摆在位置、拿在手上,坚持“从战略高度抓认识、从务实层面抓队伍、从活动平台抓载体、从感恩教育抓阵地”的工作思路,使关工委起到了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从战略高度抓认识。赵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从一开始就站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高度,充分尊重老领导、老同志,认真审视关工委工作。我们把老领导、老同志看成是非常宝贵的难得的财富。他们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务实的作风值得我们称道,他们坚定的立场值得我们钦佩,他们高尚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我们没有把关工委工作看成是短期的行为,而是当成惠及千秋的伟大事业。
关工委工作一头连着老,一头连着小,是抓在当下、利在万代的事业,这项事业,不是急于求成的短期政绩,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鉴于此,我们把关工委纳入重要议程日程。在安排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换届、教育资源整合等有利时机,抓好全镇关工委组织组建,使关工委工作得 以同步推进。在具体工作中,广泛动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老模范参与新农村建设,把关工委工作向村组延伸,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有组织、有班子、有队伍、有活动阵地、有工作计划的关工委工作格局。
二是从务实层面抓队伍。“五老”是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依靠力量,大力发挥“五老”队伍的作用,是关工委工作的优势和特色所在。赵城镇党委政府从摸清“五老”队伍入手,通过班子成员出面动员一批、“五老”同志联络一批、各种活动带出一批、党政领导与新的离退休人员谈话推荐一批,不断充实壮大关工委队伍。全镇200余名关工委工作人员中,有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有经验丰富的基层工作者,有身处一线的教育教学能手。通过开展“老少互动、双向关爱”、老少共建、老少共育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展示了镇村关工委队伍的务实工作,青春活力所在。
三是从活动平台抓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抓好关工委工作的最好载体。我们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对象,有目的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3月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关爱遗烈属”活动;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开展感恩励志教育;在清明节,组织青少年学生观看革命 影片、祭扫烈士陵园,邀请老党员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国庆节,开展“祖国好、家乡美”诗歌演讲比赛和“唱红歌、读经典、看红色故事”活动;开展感恩父母、“中华魂”读书活动、“大手拉小手”、“老少共读一本书”、“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等活动,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帮助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立身做人的基础,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意识,确保教育效果入耳入脑入心灵,关工委工作有声有色有效果。
四是从感恩教育抓阵地。学校是关工委工作的主阵地,我们提出了从学校入手,从娃娃抓起,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感恩教育的工作思路。我们在中小学校开展了以“送知识、送温暖、送亲情”为主要内容的爱心行动,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学习生活表现。每年新生入学,鼓励号召企业家开展“扶贫帮教”活动,给贫困学生送去资助金,让他们从小就植根知恩图报、感恩社会的情怀,2013年全镇发放资助金达到6万余元。各村关工委与村小学建立工作联系制度,通过走访、电话联系、召开群众会等形式,敦促监护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使广大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学习有人辅导、生活有人指导、理想信念有人引导,形成家庭监 护、村组管护、社会呵护、法律维护的立体网络。镇关工委以妇联、共青团为依托,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数据统计和完善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让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也加入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通过学校这个主阵地,全镇目前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网络,推动感恩教育从娃娃抓起,关工委工作从娃娃抓起。
近年来,赵城镇关工委工作做了一些工作,探索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以后,我们要把支持、做好关工委的工作提高到贯彻、落实到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度来看待,紧紧抓住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核心,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措施,为关工委工作提供良好条件,全力做好关工委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不懈努力。
(作者系洪洞县赵城镇党委书记) (上接B1版) 体者,人之根本也。育者,培养之谓也。体育者,即要珍爱锻炼强壮自身也。记得有一份对时下年轻人体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现今的许多年轻人心肺功能弱、四肢力量薄、平衡能力差、体能素质不及其父辈们。究其原因,或因职场压力,整天坐电脑桌、写字楼;或因家境宽裕,出门以车代步、进楼电梯升降,或归咎于懒得锻炼。大好时光本应愉悦其精神,强健其体魄,人们体育健身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答解可能有三:一份付于苏词“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一份托于唐诗“春眠不觉晓”;一份留待“夜半钟声麻将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百十年前,梁启超就发出了雄浑激越的《少年中国说》,寄语少年人当如鹰隼试翼,潜龙腾渊,朝气蓬勃。市老体协成立30年,正如人之壮年时光,我们期待老体协事业如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我经常思忖老年体育的功能定位,感慨于它是一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时代主旋律的协奏曲。没有改革开放的坚实土壤,就难以开出老年体育这朵凌霜傲骨的菊花。这朵馨香异常的黄花,不惟芬芳了人生,也装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很多老年人通过参加文体活动,身板硬朗了,疾患克服了,心情愉悦了,肚量、气量、饭量也增加了,精气神提振了,为社会汇聚了正能量、做出了新贡献。那些五花八门的竞技项目、推陈出新的展演活动、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的儒雅演绎群体,正是临汾经济社会文明开放、富裕和谐的象征,正是张弛有道、礼乐奉行的精神之花在尧乡大地绽放的具体体现。我们的老年活动,展示给国内外人士一种安逸、舒缓、动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诠释了临汾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地域之美、人文之美、风尚之美、霞光之美。其二,它是社会与家庭和谐的稳定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文体活动颐养身心,练就疾患难侵之身,建树南山不老之体,为孩子们减轻一些负担,为社会增进一份和谐,于国于家、于己于人,有百利而无一损。人常说“忙得不亦乐乎”,又感叹“心闲生出许多烦恼”,尤其在老年这一年龄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没有叹老嗟卑、心境暮然、坐卧斗室寻自哀,而是超然物外、循法自然、载歌载舞乐开怀。老体协因势利导,组织大家念唱起赵朴初先生 的《宽心谣》,挥舞起手中的太极剑,将颓唐迟暮的种种心境一划而开,为和谐社会建设鼓劲加油。其三,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参加老体协,不仅仅是排练几场节目、参与几项赛事、交结一些朋友,更多的是要展示临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展示老年人的作为和担当。通过比赛,我们将临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传播开来,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临汾、推介临汾,用文体娱乐模式助力临汾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进取氛围,将五湖四海临汾籍游子之心凝聚起来回馈家乡,老骥伏枥为临汾的发展出谋划策。信奉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廉颇未老,宝刀刃霜,老年人依旧是经济社会的弄潮者,而不是旁观者。其四,它是道德文化的传承带。这里想起春秋时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孝道故事。老莱子70岁了还穿着斑斓彩衣,扮成婴儿,讨高堂父母的欢心,遂成千古经典。在老体协大家庭里,有些会员的父母依然健在,理当通过参加老体协强身健体,斑衣戏彩,以麻利的身手精心照料好年迈父母的衣食起居,为后生晚辈做出孝道榜样。
同时,老体协也凝聚起一股老年人的强大道德力量,匡扶正义,评判是非,引领社会风尚,为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老年群体是道德文化的传输带,也是道德领地的守护人,人们常常冠以老年人一个词汇是“德高望重”,老年人要以身示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年人要达到“德艺双馨”的更高境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一份力量。其五,它是老龄化社会的服务者。毋庸讳言,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时间内,将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老年人既是当事者、见证者,更要成为破解这一社会问题的献策者、服务者。比如“空巢”老人问题、孤寡老人问题、农村养老金问题、家政服务问题、精神赡养问题等等,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主体责任,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也有老年人自身加以配合解决的责任。老年人可以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多在一起想些办法,多与其他地市老年团体的友好交流中学些经验智 慧,多为党政部门分忧,多为子女后辈解难。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互帮互助、共学共促,为老龄化社会做一些垫根基、出点子的实事好事。这个群体人多而充满智慧,阅历丰富而资历宝贵,在老龄化社会建设中还大有事做、大有可为。
不谋一域者,诚难以谋全局。具体到老体协日常事务性工作,我还是感觉到破题不易,爬坡吃力,开创一个新局面更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经过调研视察发现,我们临汾的老体协工作还存在四方面不足:一是传统优势项目还略显单薄。如早在30年前就倡导开展的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六小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网球、门球、柔力球)、剑拳类、棋牌类、歌咏类等项目,虽然群众基础深厚,兴趣广泛,但大多以小型零散为主,相互交流切磋不足,难以形成集群优化效应,长此以往就显露了组织化程度较低、专业化水准不高等弱点。二是各地域发展水平还不平衡。以西山7县为例,20年前通过举办传统篮球赛,县县踊跃,翻山越岭,如赴盛会,大大带动了老年体育运动的发展。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渐次分距,7县联袂汇演的一些体育项目呈式微之态。东山片区如古县、安泽等地老体协工作风生水起,后来居上。平川地区如翼城、尧都区等,要在原来成绩优异的基础上继续创造佳绩,也遇到许多人力物力财力科技等方面的困难。有的城市社区,老年文体活动人员拥挤,硬件配备难以及时跟进。有的边远乡村,却人数寥寥,设备闲置,几近荒废。随着市域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平川与山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老年体育差距渐次拉开,如何整体提高、协调发展,成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棘手问题。三是科技力量在老体活动中所起作用还不够大。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加快,许多中老年朋友在体育健身运动中习惯于闲适散淡,受困于眼力不济、精力不济、技能不济、时间不济等诸多因素,对现代科技知识的承接运用能力相对不够,对项目创新、项目嫁接、项目开发等存在一定难度。如京津地区盛行的一些抖空竹、杂耍、手杖操、可乐球等,在我们临汾还没有开拓出大量市场。传统项目中揉入声光电的技术含 量还源源不够。四是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尚待建设。全市中老年人口60万,我们期望老年人体育活动能有个“大本营”。老年朋友们也颇多感触,三九、三暑气温难耐,想出来活动活动,确实没有个好去处。一年有半载聚拢不到一起,对老年人来说,也是时间上、心境上、运动上的锁闷煎熬。为给老年人更好地提供服务,市体育局、老体协已就场馆建设做了多方努力和考察,并且形成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批准。如果这一德政工程能顺利交付实施,全市老体协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老体协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社团组织,同其他行业一样,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在共同编织“中国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老体协事业的阔步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政府支持,也离不开社会各界鼎力相助。
2013年,党和政府给老体协工作送来了福音。山西省委、省政府“两办”专门就老年体育事业发展,下发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我们称之为4号文件,这是党政机关首次为老年体育工作发文,成为全省老年体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4号文件从五个方面要求县级以上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体彩福彩公益金管理部门等,切实保障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的经费、开展活动的时间、开展活动的权益等。这份文件使老年朋友从粗放式锻炼、化缘式募集转入财政专项经费安排保障序列,这是党的养老政策方面的关怀与倾斜。政策归心处处春,老当益壮步步紧,老体协要不负众望,不甘人后,不愁资金,贯彻落实好2013年省“两办”4号文件精神,砥砺斗志,团结协作,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挂满硕果的人生枝头,再添几枚体育勋章。
憧憬老体协的未来,我信心满怀。在本届任上,我想把这一关乎60万老年人福祉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力求月月不虚度,年年有进步,届满有张合格的答卷。为此,我推敲了做好今后工作的十六个字:即顺时养生、强身健体、发挥余热、 利己利人,这是我们所要达到的颐养身心的目的。一句话,就是生命在于运动。
只有多运动,才能少得病、少吃药、少花钱,一利国家,二利家庭,何乐而不为呢!但具体到事务性工作,还是要求真务实、循序渐进,要有人牵头、有人出力、有人实干。我梳理了“五个一”的工作思路:一是建好一个班子。市里已经配齐、配强了老体协班子,我们希望个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办、居委会)也要加紧配齐配强班子,各行业部门的老体协也要依靠坚强有力的班子开展活动。尤其对于乡村老体协建设,各村委会在抓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有责任把老体协工作一并抓起来,不要遗忘了老年人这个群体。我们要通过抓班子、带队伍,聚人和之气,抒青云之志,练麻利之身,合万众之力。二是凝聚一支队伍。老体协是个松散的社团组织,好多工作靠志愿完成,靠众人帮衬。我们有广大的老年群体基础,有数千人的文体活动骨干,许多文艺界、企业界、民族界、学术界、商贸界、农业界,科技界的中老年朋友,为了强身健体,报效祖国,都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加入到我们的体育大家庭,队伍越来越强大,我们的前景越来越美好。三是选建一个好的活动场所。除积极筹建老体协健身活动中心外,我们要针对客观实际,对现有的一部分活动场所进行必要的修缮维护,使其正常发挥作用。还要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在一些人员聚集区、重大商贸区、新型居民社区规划设置一些新的活动场所,让遍布各个角落的、分散的、零星的大小型健身活动,都能有个好去处,为老年朋友搭建好施展身手的舞台,自娱自乐的平台。四是积极创新临汾特色的活动项目。我们要邀请更多的老年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入我们的团体,众手合力,编排一些不脱离传统的、契合临汾特色的、适宜老年人活动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在技术环节上推陈出新,为老体协创新项目注入生机和活力。五是积极争取经费支持。要按照省“两办”4号文件要求,努力构建财政支持和社会力量捐助多管齐下的联动机制,解除老体协后顾之忧。
步入花甲之年,理当知天命、顺天意、享天乐。苏轼词曰: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苏轼不仅是文坛宗师、乐天达人,也堪称生活智者、健身模范,从其脍炙人口的诗词中可见一斑。他善书画,“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还开创了“墨竹”流派;好登山,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好泛舟,前、后《赤壁赋》皆从泛舟江流中有感而发;好游猎,词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好郊游,词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好植绿,任职杭州时苏堤植柳,贬谪岭南后日啖荔枝;好参禅,与佛印法师打禅语、悟道机、对佳句,留下许多趣闻轶事;好农事,垦田东坡,自谓“东坡”居士;亦下厨,烹得一手“东坡肘子”,词曰“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亦好饮酒,每每酒后赋得星斗文章。可以想象,苏轼在一生颠沛磨砺中,是何等潇洒达观,积极向上。我们不能望其项背,但对其广泛的文体爱好,不妨学之一二。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返璞归真,是人生轨迹。回首几十年的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途上,有过我们的足迹;改革开放的大潮里,有过我们搏击的浪花;奔向小康社会的大道上,有过我们挥洒的汗水。几十年的风雨,几十年的奋斗,我们欣慰、无愧。寸草春晖,我们感恩。党和人民哺育了我们,给了我们荣誉,给了我们今天,我们要百倍的珍惜。
过去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今后的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广大老年朋友在有生之年,衣食无忧,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涉猎古今,纵横赛场,或学书,或阅古,或问今,或太极,或游泳,或抚琴,或球赛,笑对人生,欢度晚年,怡然自得,不亦乐乎,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返老还童吧!老体协愿尽绵薄之力,为广大老年朋友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积极发挥组织协调、服务联谊作用,给老年朋友打开一扇晚年幸福生活之门,让“夕照”更艳红、伏骥驰千里。颐养寿更高,“且陶陶,乐尽天真”。
只要我们怀着一份古道热肠,真正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亮起嗓子、围成圈子,就能谱写老年生活的锦绣乐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好风凭借力,再干数十年”。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体育局的指导帮助下,发挥余热,继承创新,为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贡献力量!
作者:常富顺
责任编辑:姚建
上一篇: 强化考务管理确保平安高考
下一篇: 尧都区慈善总会推出“慈善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