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金融扶贫暖融融 鸡窝产出金蛋蛋

2020-09-23 09:13: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咯咯咯……”天边刚刚放亮,吉县文城乡房村的王九千老两口已被鸡叫声唤醒。走过干净整洁的小院,王九千提着鸡食进入鸡舍里。“我的鸡不吃饲料,是纯天然的农家土鸡,保证你吃完之后还想再吃。”王九千的笑容很自信,他说这来自自己的努力,更来自吉县农商银行的帮扶。

  “老王,你这鸡销量咋样?”“你还别说,‘一鸡难求’呢!幸亏听了咱领导的建议,有了你们的支持,我这鸡才能养成。”……如今的王九千已经可以熟练地推销自己的产品,从熬日子的贫困户到名闻乡里的“养鸡达人”,周围村民见证了他的改变。

  历尽坎坷 干劲不减

  “那会真的是熬日子,吃饱都难,更别提挣钱。”王九千的记忆里,两孔破窑洞、一口锅、一方炕和一张瘸腿的桌子组成了他家徒四壁的生活。由于他和老伴膝下无儿女,家中没有壮劳力。几年间,王九千眼看着村里人种起苹果树,并因此富裕起来,盖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他和老伴心急如焚。

  王九千一辈子好强,虽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他不想总靠着政府的补助过活。“好日子是靠自己的双手干出来的,既然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行。”王九千说到做到,承包了二亩果园,栽苗、打药、施肥,多年的积蓄全部砸进去了。他一整天都泡在园子里,老两口累得气喘吁吁。果香满园,香气四溢,丰收的年景似乎近在眼前,王九千更加卖力地看护果树。

  相比生活的善变,天灾带来的改变更是犹如晴天霹雳。2016年,突然降温发生的冻灾,村民果园里的果花无一幸免。这对于还未见到收益的王九千来说,不仅仅是希望瞬间化为泡影,更是对他家庭毁灭性地打击。“除了自己的积蓄,化肥、农药都是赊的账,果园颗粒无收,人家销售人员还上门来要账了,本想着发家致富,没想到赔了不说,还雪上加霜。”一夜之间全部归零,现实把王九千的生活打回原形。

  生活得继续,果园不能荒废。但是灾年家家都不好过,想要继续维持果园的王九千根本借不到钱。“老王,你去信用社贷点钱吧?”“这贷款是需要抵押的,我这一贫如洗,人家怎么可能贷给我。”带着这样的想法,为了止损,王九千心灰意冷地把果园以极低的价格承包给了别人。从此王九千一蹶不振,再也不提种苹果脱贫致富的事儿了。

  科学分析 找准项目

  2018年的那天让王九千难忘。吉县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邸晓鹏一行人在房村入户调查扶贫情况,走进王九千的家中进行了深入地调查走访,随后立即召开了座谈会。怎么让王九千脱贫呢?座谈会上的吉县农商银行员工七嘴八舌地出谋划策。“种苹果不行就种花椒,这两年我们帮扶了几个种植花椒的也有经验啦!”“花椒不行,先不说花椒也得看天吃饭,再说花椒采摘的时候,靠他老两口肯定不行。”一时间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种植不行,为啥不能搞养殖呢?”邸晓鹏的一句话突然拨云见雾,考虑到养鸡成本低、人力投入少、收入稳定的前景,最终决定为王九千制订了养鸡的帮扶计划。

  养鸡计划进入王九千的耳朵里时,他觉得这是“天上不会有掉馅饼”的事。“我啥抵押物也没有,你们信用社能把钱贷给我?”这样的疑问在几天后被打消了,王九千收到了3万元的贷款,他说真没想到吉县农商银行对农民扶贫的支持力度这么大,更没想到的是农商行的工作人员找到养鸡专业人员来为他传授经验。

  干劲冲天 走上富路

  真金白银拿到手,王九千久违的干劲回来了。为了慎重起见,他少量购买了鸡苗,天天蹲守鸡舍,一句不落地听专业人士的指导。王九千的技术不断提高,鸡仔健康长大。为了帮助其拓展市场,吉县农商银行各支行在商圈开展其他业务时,大力帮助他进行宣传。慢慢地王九千的土鸡名气越来越大,他自己也注重打造自己的绿色养殖特色,养殖规模也从原来的100余只扩大到300余只。

  一改颓废的表情,王九千的脸上现在更多的是自信。他成为乡里的“养鸡达人”,养的土鸡有口皆碑,许多县城里的人也慕名前来,有时“一鸡难求”。“不是我夸,吉县农商银行真的是咱老百姓的银行。我的养鸡事业靠的是农商行,要是没有当初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哪有现在的我呢?吃水不忘挖井人,只有好好干,才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滴水之恩。”

  王九千的鸡窝里孵出了“金蛋蛋”,这只是吉县实施金融扶贫的一个小插曲。金融扶贫就像春雨润物无声,让苹果产业“活”了起来,养殖产业“火”了起来,帮助百姓走出了新路子,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