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初冬时节,走进洪洞县万安镇上舍村田福强家中,一袋袋刚从地里收回来的红薯整齐地摆放在院中。院外机器声隆隆作响,几名工人正在把运输回来的红薯倒入洗涤器里,一个个干净的红薯进行粉碎,最后加工成红薯淀粉。
看着加工好的淀粉,村民段天保高兴地说:“我是在这里操作机器的工人,主要是确保机器正常运转。虽然活不累,但一天挣的工资也不少。”每年红薯收获季节,段天保都会来这里打工,一个多月的时间能为他带来5000余元的收入。他说:“现在年龄大了,能有这么一份收入感到很欣慰。这得感谢作坊的主人田福强!”
2015年,上舍村种红薯的人很多,田福强就开始在红薯上琢磨致富的路子。经过多方考察,他发现虽然种红薯的人不少,但是收入不高,归根结底还是光靠卖红薯没有好出路,但把红薯加工成淀粉或粉条就能增加收入。
基于这一考虑,田福强买回了洗、打红薯粉机,加工红薯淀粉,同时把淀粉制作成粉条再卖出去,田福强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成了当地的致富能人。在院子里,田福强指着满院的红薯说:“今年是个丰收年,这里的红薯个头大,最重的得有5斤多。” 看着眼前的景象,田福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我的红薯除了少部分销售外,其余的全部加工成淀粉或粉条,现在一公斤淀粉能够卖到7元,比单纯销售红薯挣钱多了。”田福强说,现在一天能够粉碎红薯5000余公斤,加工成淀粉1000余公斤,比直接卖红薯多一半的收入,今年的收入在15万元左右。
田福强说,本村及周边的村民把一些红薯进行加工,有些村民由于没有销售渠道,会把加工好的淀粉委托给他进行代卖。
“种红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田福强说,前两年就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收成不好,多亏了洪洞农商银行万安支行的支持,才渡过了难关。在一旁做贷款回访的万安支行行长焦峰彦接过话说:“像咱们这种发展农业产品的群众,只要认真干,需要信贷资金支持,我们就会大力支持。”
随着红薯淀粉的销路越来好,种植红薯的农民越来越多,种植面积增加了很多。红薯加工后的下脚料可以作为饲料,带动了周边养殖业的发展。 “以后我还要购回粉条加工机器,种植红薯,加工成淀粉或粉条,延伸产业链。整个产业链看得见,就能保证货源和质量,打开销路,带领村民们一块致富。” 田福强说。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