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初冬的山乡清晨,寒气逼人。在安泽县马壁乡下石村,村民白长明已经完成第一轮的饲料投放,开始着手打扫猪圈。妻子李兰平则麻利地将家中收拾一番后,开始为她的“作品”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队长,我来送草编了。”在下石村村委会,李兰平将自己新编的坐垫送到市委老干部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驻地,“好的,你把东西放那边就行了,过来领一下草编的工钱。”工作队队长石猛热情地接待了她。石猛告诉记者,李兰平由一个草编技术“小白”成为“专家”,她的丈夫白长明也身残志坚发展养殖,夫妻二人共同谱写了“脱贫致富曲”!
在和李兰平的聊天中,仿佛从她的回忆里看到了那个曾经困苦的家庭。“我爱人白长明在23岁那年出了车祸,导致残疾,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干活,但是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2015年,我家被评定为贫困户。后来驻村帮扶工作队来了,教我用玉米叶子编东西,学习了5天,坐垫编好后交给他们,没想到直接就能领到现金。”一次次的编织,让李兰平愈发的自信,她积极地参加草编培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还外出去参观学习。
李兰平的变化很大,丈夫白长明看在眼里,心中也发生了变化。“我是个大男人,更应该振作起来!”享受着一项项扶持贫困户的好政策,白长明开始实施自己的创业计划,原本就会养猪的他,想要建起自己的猪场。2017年,了解到白长明的想法,安泽农商银行马壁支行立刻进行入户调查,为其授信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年底时白长明和爱人开始风风火火地建起了猪圈。
然而,猪还未出栏,就发生了2018年的猪肉价格暴跌,养殖计划只能暂缓。“那年赔了6万左右,到年底的时候感觉市场有回暖的势头,我们就一次性购买了60头小猪,2019年的收益还不错,今年猪场已经有100多头猪。我们自家的20亩玉米,除了给猪做饲料,还有剩余能卖点钱,预计今年的收益能有20多万吧。”白长明高兴地说,虽然每天不是忙地里的活,就是忙猪圈的活,但是他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自己的辛苦付出有了结果。
除了养好猪、种好地,白长明还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我参加了枣林养殖合作社,有时间也去村里的其他合作社去帮忙,额外多一些收入。”白长明表示,下石村以玉米种植及药材种植为主,先后成立了1个公司、3个合作社,贫困户或者村民可以去打工,也能入股分红,这是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功劳。
白长明成了村里的养殖能手,李兰平也向着“巧姐”的方向努力。“市委老干部局作为下石村的包联单位,近几年,我们培训村里的妇女学习草编,然后再帮她们把做好的工艺品销售出去。现在好多妇女,不光可以通过草编挣钱,还能通过外出讲课赚取授课费用。在2017年成立安泽县草编祥瑞责任有限公司以来,共纳入贫困户11户,带动41户65人参与其中,通过销售坐垫、枕头、果篮、笔筒等10多个品种的草编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工作队队长石猛表示,为了推动草编技术的推广提升,今年村里还新成立了一座草编作品展览培训室。
对于未来,白长明和李兰平都有自己的打算。“我要把自己的猪圈规模再扩大,然后还要提高养殖技术。”“我要试着编一些复杂点的东西,跟其他手艺的‘巧姐’多学一学。”看着夫妻二人的笑脸,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化生活。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