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农商银行支持宏大源合作社发展侧记

2021-03-18 09:55: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老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我现在是,手有备用金,心里不发慌!”站在古县南垣乡陈香村的粮食收储库外,粮食收购大户李智刚颇有感触地说,“除了每年的夏收、秋收,春节前后也是粮食收购的黄金期。咱们古县农商银行店上支行给我们送来了备用金,及时、便捷,让我在粮食收购高峰期不用担心‘断档’。”

  发展路上的“及时雨”

  “我有一笔款要转账,是不是需要去柜台办理啊?”“李总,我们教你用手机操作。”在走访中,店上支行副行长宋雪峰手把手地教李智刚使用手机银行放款、还款、转账等操作,让他在享受手机银行便捷的同时,能够更加专注生意的经营。

  李智刚从事粮食收购行业已经20余年,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收购经验,每到收购粮食的关键时期,为防止资金周转出现“断档”,他总会提前做好准备。“每年春节前有一个农资储备的高峰期,我今年就储备了150万元的农资,但是紧接着就是粮食收购的另一个高峰期,我的资金就有些周转不过来,所以在年前我就向店上支行申请了1000万元的贷款,以解燃眉之急。”

  针对粮食收购商资金使用存在“短、急、频”的特点,古县农商银行店上支行工作人员适时进行走访,多年来与李智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其有需求的时候,总能为他找到适合的信贷产品。粮食收购对资金的需求很重要,多年来古县农商银行发挥“及时雨”作用,在李智刚的产业发展壮大中一路相伴。“我最开始在自己家里搞粮食收购和化肥、种子经销等买卖,很早就和农商银行打交道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后来规模发展壮大了,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惠及乡邻的“新想法”

  李智刚在做大做强粮食收购生意的同时,还有了新的想法,他要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2012年,他牵头成立了宏大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有了自己的种植基地,吸收贫困户入社。“为了带动社员搞好种植,我先在基地试种新品种,成功后再让社员自己发展。”李智刚考虑南垣乡的气候情况,率先试种高粱,在经历了品种筛选等考察后,合作社高粱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增加农户的种植信心,他与有意向种植高粱的村民签订保底合同。“在市价达不到保底价的时候,我还是按保底价收购,就是想让大家相信我,放心发展种植。去年高粱市场不错,和我们签订合同的村民都受益了,今年我计划采用订单式农业,现在和我们签订合同的村民越来越多。”

  在当地,李智刚所在的合作社流转土地4000余亩,专门用于高粱种植,再加上新品种糯高粱的种植面积总共达到了5000亩。近期他又计划与安泽县的种植户合作,流转土地也种高粱,预计能够发展2000余亩。

  致富路上的“好伙伴”

  跟随李智刚走进合作社的加工车间,看着堆积如山的玉米通过管道被装进了货车里,李智刚踌躇满志地说:“我们已经和全国各地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玉米将很快被装上火车,销往云南、贵州等地。”

  如今,合作社已经形成了种植、销售、储存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村民提高技术、增加收入。负责装车的工人苗芳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48岁的他不仅靠着种植玉米增加了收入,而且还在合作社工作多年,积累了操作机器的经验。“合作社成员都可以享受免费的技术培训,种子、农资等必需品都能优先使用,侍弄好自家地的同时,还可以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打工,一举两得。”

  李智刚表示,今年他计划新建2000亩药材种植基地,总投资110万元,全部由社员自筹。“这说明大家信任我,真正实施后,可实现年销额1500余万元,解决当地200名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就业致富渠道。”他初步计划种植黄芩、远志、生地等药材,还要定期组织合作社成员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工作,聘请专家教授到基地进行现场专业培训,面对面传授技术,提高种植户们的管理水平,使合作社健康稳步地发展。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