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杨海亮:情系农业事业兴

2021-06-10 09:03: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宝宝们,我们棚里的‘白皮脆’又成熟了一波,看看这色泽,咬一口真是脆甜可口……”在尧都区大阳镇官雀村村民杨海亮的温室大棚里,一排排爬满绿叶的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淡黄色甜瓜静待采摘,香甜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大棚。杨海亮的爱人正拿着手机拍摄小视频,一番熟练地剪辑后,她将视频发到抖音上。

  “有一个霍州的客户,要12箱甜瓜。”当听到爱人的话后,杨海亮开始为新订单备货,一个个刚刚采摘的甜瓜被直接装箱,在等待联系好的快递员上门后,当天就可以发货。“这是我们在网上买的包装箱,一箱可以装4公斤左右的甜瓜,每箱售价50元。一开始我不太相信能在网上卖出去,毕竟我们刚刚起步,我爱人试着发了一些小视频,然后最近甜瓜开始采摘后,居然有好多人提出购买,加上销到本地的,已经有些供不应求了。”

  杨海亮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觉得大棚种植这条路选对了。“我13岁跟着母亲离开老家,在城里卖小吃。后来觉得太累,我就自己跑出去闯荡,和朋友一起开饭店,由于经营不善,结果饭店开了没几个月就维持不下去了。之后又去开出租车、跑大车,每次坚持的时间都不长,后来搞农业成了大趋势,所以也想试一下,这次我要坚持下去。”

  杨海亮说,官雀村曾经有1200多亩核桃园,但是由于受气候因素和核桃品种的影响,村民种植核桃的收入并不稳定,为了找到更合适的农业项目,他跟着朋友相继到各地去考察。“印象最深的是,在陕西渭南的一个葡萄种植园区里,人家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已经非常成熟,给我的感受是,农业早就不是什么苦力活,而是既科学又有前景的好项目。”

  回到官雀村后,杨海亮在自家地里先试种了3亩葡萄,在精细管护幼苗期间,他又有了新的想法。“葡萄一般是3年挂果,在这期间,我还可以再种点其他的。有朋友建议我租别人的大棚,这样可以尝试着搞一些特色种植,2019年年底,我租了3个温室大棚,种了一棚甜瓜、两棚豆角,虽然2020年年初有些滞销,但好在从尧都农商银行大阳支行申请了贷款,顺利渡过了难关。”杨海亮说,在销售渠道逐渐畅通后,他的豆角和甜瓜迎来了销售高峰期,第一次的收获虽然没有预期的好,但他还是不断摸索着市场行情,并以此调整种植品种。

  “今年我的一个棚种的是‘豆角王’,一个棚种的是‘白不老’,甜瓜还是用的去年的品种,今年的产量都挺好,豆角已经采摘了好几茬,甜瓜也即将进入尾声。”杨海亮的大棚里,碧绿的豆角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成熟的甜瓜被装进打包箱内,收获的喜悦荡漾在杨海亮夫妻二人脸上。

  杨海亮说,他想要把农业的路子一直走下去,还要走得更远、更宽,他计划再租几个温室大棚,扩大甜瓜种植,同时建起春秋大棚,为葡萄下一步的挂果做准备。“有咱大阳支行的资金支持,加上我们的辛勤劳动,我相信这次选的路不会错,而且会越走越好!”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