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张文波:摸准“驴脾气” 养殖步伐稳

2021-08-19 08:49:1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8月7日一大早,在洪洞县万安镇枣坪村的一户土窑洞前,40余头毛驴“嗯啊嗯啊”叫个不停,主人还没来得及摊开草料,几头毛驴就抢先凑了过来占据有利位置,伸长了脖子,准备吃到第一口美味。

  这群毛驴的主人张文波,是一个对市场有着敏锐洞察力的有心人。他瞅准当地养驴户少、驴肉市场前景广阔的时机,率先搞起了特色养殖,决心在毛驴养殖上做文章,创出新的产业链模式。

  张文波性格开朗,比较健谈。说起为什么会从事养驴行业,他爽朗地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养驴故事。原来张文波养驴是前两年才开始的。年轻的时候,他买了拖拉机,东奔西跑地给周边的村民耕地,这一干就是15年。“以前干农机的时候,还是挺挣钱的,最好的时候年收入能到10万元。可是后来干农机的人越来越多,钱越来越难挣,我就想着寻求发展新的行业。”张文波说。

  2014年,看着许多村民纷纷开始搞养殖,张文波也动了心思,他在父母老房子的院子里盖起了棚子,但是却没有马上开始养殖。“那时候我们村搞养殖的人特别多,有养牛、猪、鸡的,最多的是养羊。我常和朋友探讨创业的出路,如果一味跟风养殖,到头来价格和规模都拼不过其他养殖户,必须寻找一个有潜力的项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张文波发现驴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便暗自下定决心:把握住这个商机,发展养驴。谨慎起见,张文波和朋友一起多方考察,在2020年先后从吕梁购买了40头驴,开启了自己的养殖生涯。

  “养驴要用心,最重要的是摸好‘驴脾气’。”张文波边给圈里的毛驴喂草料边告诉记者,为了解驴的脾性,他曾废寝忘食地学习养殖技术,上网查资料,向其他养殖户请教,每天与驴待在一起,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驴的饮食喜好,另一方面也是让驴熟悉自己的气味,便于管理。

  与张文波一同走上创业养驴之路的朋友,总是会经常坐在一起分析市场。“现在人们消费观念不一样,对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驴肉好吃是公认的。相比其他养殖类牲畜,驴比较好喂养,从配饲料、喂食到清理驴舍、卫生防疫等,只要做实做细各环节,管理不难,收入也稳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张文波已经俨然成了周边“养驴圈”里的土专家,谈起养驴心得头头是道。

  张文波说,为了全身心投入养殖,他不仅在技术上不断进步,还特意挖了一口井,专门用于养殖。“要干就要干好,规模的扩大虽然得慢慢来,但是把设施配备齐全了,才能为以后打基础。去年花10万元打了一口80米的深水井,一方面可以给驴提供饮水,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我的耕地浇水问题。”除了养殖上的投资,张文波还在继续经营着农机,但是养驴的周期长,让他不得不面对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今年年初,洪洞农商银行万安支行特意上门,了解到我的情况,很快授信了10万元贷款,让我的养殖事业如虎添翼,不再为资金而发愁。”张文波说,除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万安支行的工作人员还会时不时上门和他一起讨论养殖方面的情况,这样的陪伴让他倍感踏实。

  “今年驴肉的价格不错,跟牛肉已经不相上下了,年底的时候我这可以出栏10头左右。目前我有100多亩地,种的玉米秸秆足够40头驴的饲料,一定能养出膘肥体壮的毛驴。”张文波说,他最近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就是为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做准备,先将简单的产业链做起,再向更好地发展方向迈进。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