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走进位于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的生态农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内,一间间牛舍整齐排列,硬化的道路延伸到每间牛舍前,空地上盛开着各色花朵,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合作社的负责人李亮介绍:“养牛是我的事业,我要创出自己的养牛路,与父老乡亲共同增收致富。”
独辟蹊径养好牛
40岁的李亮养牛已有7年历史。之前他在永和县县城经营化肥销售多年。正是因为经营化肥的经历,让他更多地认识了解到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发展农业项目上。
闯劲十足的李亮为了有更大的发展,2014年关掉了县城的化肥经销生意,回到家乡一心一意在农业上寻求新突破。他经过多番考察,把目光确定到养牛上。“一开始,我就对自己定下了目标,不能瞎琢磨,要一步一个脚印,干大并且干好。”
在李亮的养殖场内,一头头牛住着单独的“标间”,并且每间牛舍前都挂着牛的基本信息。他说:“这样能清楚地知道每头牛的生长情况,有利于做好对它们的管理,让养殖更加方便。”为了让牛场更有特色,李亮还在牛场的空地上修建起了花园。他透露着自己的规划:“我想在牛场内新建一个凉亭,周边再种上一些绿植,让牛场更上档次,以后还要养一些其他的牲畜,力争打造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新型养殖模式。”
拓展产业事业旺
养牛需要消耗大量草料,在外地购回草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容易腐烂。为了降低成本,李亮就寻思着能否就近种植解决饲料问题。索驼村有大量的土地,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承包了村民们的180亩土地,专门种植草料。
每年,李亮都能收获大量的草料。为了便于储存,他专门买回了加工草料的机器设备。由于产量大,除了满足自己养牛场的需要,仍有一些剩余的草料。“我平时主要接触的就是养牛的,他们也需要大量的草料,经过询问得知,他们也在外地购买草料,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获悉这一信息后,李亮便向周边的养牛户推荐了自己加工的草料。他高兴地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我这里买草料,让我除了养牛还衍生出了另外一条饲料销售的生意,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由于管理到位,李亮的养牛场在本地有了一定的名气,周边的养牛户买牛都会首选这里。李亮高兴地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的牛场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小型的‘牛集市’,每年销售的牛就有600头左右。”
带动群众共致富
“我在这里工作已经有好几年了,每月能够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真的很感谢李总为我提供了这份工作,我很知足。”60岁的索驼村村民李金明高兴地说,养牛场的工作是按时给牛投放饲料,保证它们有足够的水喝,工作很轻松。
2017年,李亮在永和农商银行申请了50万元的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并主动发挥带动作用,和村里当时的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扶合同,为他们提供劳动场所,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与其签订“合作代养”协议,将他们的牛寄养在合作社,合作社负责全程管理,最后分红,每户可实现年增收5000元左右。同时,李亮还收购他们的玉米秸秆让他们增加收入。
在李亮的带动下,村民增加了收入,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除此之外,他还为部分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赢得了大家的广泛好评。2020年,李亮被村委评为“脱贫标兵”,合作社更是获得了“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面对未来,李亮满怀信心地说:“接下来,我要围绕生态养殖的目标,打造全新的养殖模式,把合作社办得更好!”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