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赵师傅,你去送货啦?我们在家等你。”曲沃农商行曲村支行行长杨文有的电话那头,是在绵绵不断的细雨中也始终闲不下来的村民赵志荣。他开车行驶在曲沃县曲村镇陈村的道路上,刚刚将村民订购的水溶肥送达,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往需要果树技术指导的村民家中。
从打工者到创业者,从普通果农到果业技艺领头人,从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到担当使命的新产业开拓者……作为曲沃县曲村镇陈村的一名农艺师,赵志荣肩负着果树技术的指导重任,成为新兴种植业的先行者。
痴迷科技
“这期间最感谢的,有家人的支持,也有咱们曲沃农商行曲村支行的鼎力支持。从最开始的几千元到后来十几万元的贷款,让我追求进步的路上没有了后顾之忧,我的农资店从几十平方米,也发展到了上百平方米。”赵志荣除了感慨艰辛,还有他受到帮助的感激之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曲沃县曲村镇陈村以种植苹果树为主,全村1100余亩耕地,就有800余亩用于种植苹果树,赵志荣一家是最早的种植户之一。“我家种了8亩苹果树,那时的产量高,价格也还可以,村里人卖苹果的收益很可观,我们一家也埋头苦干,精心打理果园。”
赵志荣的记忆里,娇艳的苹果挂满枝头的时候,村里停满了前来收购的车辆。“那个时候就一心看管好,对于技术方面没有太在意,后来随着苹果品种的更新,加上农药化肥的滥用,一些问题不断出现,我才开始注重技术上的提升。”赵志荣说,在多次听过县里技术员的培训后,他渐渐迷上了学习种植技术。
“他本身是比较爱钻研的性格,看到技术专家来了,就第一个跑去听课,他还一趟趟地跑镇上、跑县里,一遍遍地向技术员请教,挖空心思地研究肥料对果树的影响。”赵志荣妻子印象里,他对果树种植的技术到了痴迷的程度。
以技惠民
赵志荣把农资方面的书籍学习了十几本,参加的技术培训也从不间断,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土专家。”“其他种植户只要向我咨询,我都会第一时间上门指导,慢慢的大家对我的技术都认可了。”
赵志荣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是继续研究着新的技术和农资产品,他在2014年经过考试,取得了第一个农业技术方面的资格证书。虽然农资店需要经营,但是赵志荣却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技术的研究上,妻子有时会抱怨,他只顾给乡邻的果树提供技术指导,却忽视了自家的果园和生意。
赵志荣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而是埋头于研究当中。“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懂得,只有过硬的技术,才能让果树的种植更加有保障,以后我们果农不再因技术缺乏而错失效益。”赵志荣一边忙于为果农指导技术,一边利用经营农资店,将肥料如何改善土壤、增加苹果产量作为研究方向。他购买不同种类的有机肥,再进行实地实验,在取得效果后再进行推广,为此他不仅付出了精力,而且花费了很多资金投入其中。
助农丰收
赵志荣在2018年取得了高级农艺师证书,这为他拓展技术输出的想法提供了更大的信心。
然而2018年对于当地果农来说,注定是刻骨铭心的时期。大规模的霜冻灾害发生,陈村的苹果树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很多村民选择改种其他作物,苹果树面积大幅度缩减。面对这样的情况,赵志荣也做出减少种植面积的决定,只留下3亩苹果作为研究用。
“天灾不可避免,但我相信技术管理不能松懈,所以还是坚持为果农提供技术,每个月至少外出一次,临汾地区有果树的县乡我都去过,最远的到了河南、陕西等地。让我欣慰的是,经过我的努力,果农有了好的收获。”赵志荣说,他在翼城县浇底乡付家庄村连续3年的技术指导,让当地的果农产量增加,而且已经打出他们自己的苹果品牌。
2020年,赵志荣怀着带领果农寻找新产业的想法,在自家地里试种了葡萄。科学的管护,让他的“阳光玫瑰”葡萄初见效益。“其他的村民看见我的葡萄有了效益,他们也开始尝试。今年年初为了给葡萄园增加新设施,加上农资店备货的需要。曲村支行为我增加了贷款额度,30万元贷款的支持,让我对下一步的发展信心满满。”赵志荣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也让人看到了农艺师扎根田地的决心。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