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月17日,摆在永和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宏伟面前的一份报表显示:该行整村授信累计授信1900余户、授信额度达15亿余元,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授信工作的历史性突破。“这个成绩的取得是经营班子带领大家用双脚一个村一个村跑出来的结果。我们通过这场硬仗真正把金融活水注入了乡村振兴‘毛细血管’。”赵宏伟感慨道。
政银联动信用升级
永和农商行整村授信工作快速推进的背后,离不开永和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
2019年,永和县启动“道德银行”建设,全县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道德银行”,农户通过积累相应积分来兑换实物。永和农商行以此为契机,将整村授信和“道德银行”建设相融合,在客户筛选分类和预授信时,充分征求乡村两级干部的意见建议,采取“背靠背”评议的方式,借助收集到的各类信用信息,构建村组“定性信用”+农商银行“定量信用”+人行“征信信用”+“道德银行”相结合的评级授信模型,使授信对象和授信金额更加科学合理,引导广大群众“储蓄”正能量、“贷出”新风尚。
永和县桑壁镇党委书记冯永亮介绍,每个村都有三位“背靠背”评议人,在评议人的帮助之下,永和农商行的驻村客户经理能够更好地摸清村民的情况,并结合评级授信模型,顺利推进整村授信工作。
厚植信用沃土,绽放金融之花。近年来,在永和县的田间地头、集市庙会、建筑工地、技能培训班、镇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身穿红马甲的永和农商行客户经理建立流动办贷点,主动上门向百姓提供资金支持。整村授信的推进,像一股强劲的暖流席卷永和的各个角落。
桑壁镇署益村村民高润照获得了15万元的授信额度,作为该村整村授信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十分感慨:“以前贷款难,我们这里有好多人家包括我自己都无奈借过高利贷。后来农商行来到我们村开展整村授信,为大家送来了既方便又利息低的贷款产品,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原来的高利贷在这里已经没了市场。我们要更加珍惜和看重自身良好的征信记录。”
产品丰富覆盖城乡
“我以前不敢申请贷款,因为得托人找关系,关键是手续繁杂。现在家门都不用出,打一个电话,咱农商行人就来了,授信分分钟到账,这在以前真是难以想象的!”永和县桑壁镇牛伏垣村村民卢纪平说,他曾四处打工,在开始创业后,正值永和农商行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便捷的流程、量身定制的产品,为他创业打开了全新的道路。
依托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在全辖推广的全面授信互联网信贷项目,永和农商行推出了最高授信额度8万元的“永享e贷”特色化产品,并在2021年7月成立了小贷中心,便捷的办贷流程和灵活的适配产品成为推动永和农商行整村授信工作的助推器。
“过去是老百姓有需求申请贷款时,必须到柜台,手续繁琐流程慢;现在是客户经理携带平板电脑上门,随时随地快速办贷,老百姓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获贷。”永和农商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李东辉这样对比整村授信前后巨大的差异。
当前,永和农商行正以“永享e贷”为主线,结合县域实际,陆续推出“党群先锋贷”“工薪贷”“荣军贷”“巾帼贷”“农机贷”等新产品,涵盖农户、商户、外出务工人员等各类客户群体,全方位满足各行各业的信贷需求。
真心真情做优服务
“授信就是给你提供一笔家庭备用金,可以随用随取、随借随还,非常方便实惠!”为把“永享e贷”这样的好产品快速推广开来,使整村授信的好政策惠及更多百姓,永和农商行干部员工既当战斗队,又当宣传队,成立五个流动办贷小组,积极推进“场景+”营销模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老百姓宣传产品。“仅抓住场景这个‘形’还不够,还必须抓住服务这个‘魂’,只有提供真心、暖心、贴心的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真正赢得客户。”在多次带队营销的李东辉看来,做优金融服务才是营销成功的关键。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要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芝河镇霍家沟村村民刘书祥感叹,连续强降雨导致他家房屋坍塌,再加上养殖场倒塌,造成了很大损失。永和农商行工作人员前来走访,很快为他办理了“灾后重建”暖心贷,这才顺利渡过了难关。
为出行不便的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社保卡绑卡等上门服务,在暑期为环卫工人和执法人员提供绿豆汤,连夜慰问28个安置点,满足受暴雨灾害群众修房建房资金需求,帮助蔬菜滞销的农户打开销路……整村授信以来,永和农商行的干部员工做了很多温暖人心的好事、实事。
坚持不懈的贴身营销、贴心服务使永和农商行的整村授信工作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口口相传之下,通过电话和上门主动申请贷款的客户人数大幅提升,局面进一步打开。赵宏伟表示,全行将继续加大力度,扎实做好整村授信这一惠民利民工程,力争到2022年末农户评级授信覆盖面达到100%。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