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洪洞县大槐树镇南磨村的农田里走进了一群特殊的劳动者,他们身穿白短袖、红马甲,干起活来不嫌脏不怕累,受到了农民的交口称赞。这是洪洞农商行深入开展“扎根‘三农’践使命、忠诚农信育情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中的一幕。洪洞农商行积极推动“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农业是我们的创业舞台”这一思想入脑入心,大力培育有情怀、懂农业、爱农村、能吃苦的员工队伍,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加劳动 增进感情
在南磨村的劳动中,青年员工在农民的指导下,拿起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锄头,模仿着农民的动作,小心翼翼地把田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不一会,大家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衣服上蹭上了泥土,手上磨出了血泡,但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认真清除杂草,生怕伤到一株药材、漏掉一棵杂草。党员贾万龙边擦汗边说:“虽然劳动很辛苦,但看到我们的劳动成果,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最重要的是,通过劳动体验到农民的艰辛。我们一定要担负起支农使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仲夏时节,万安支行院内的小菜园绿意盎然,各种蔬菜生长旺盛。该行员工利用工余时间走进小菜园参加劳动。有的人翻土、有的人除草、有的人铺薄膜、有的人播种、有的人浇水……大家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干得热火朝天。在员工们的辛勤劳作下,小菜园被收拾得整整齐齐,充满生机。万安支行行长焦峰彦说:“参加小菜园劳动已经成为了员工的工作常态。大家一有时间就会走进去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一活动丰富了员工业余生活,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在这里共同劳动,增强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为全身心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在“扎根‘三农’践使命、忠诚农信育情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中,洪洞农商行把组织青年员工参加劳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仅使青年员工体验到耕作劳动的辛苦,坚定起扎根“三农”工作的理想信念,同时把普惠金融直通田间地头,真正用金融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学习先辈 传承精神
近日,在洪洞农商行会议室内,一场特殊的宣讲让参会人员沉浸在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之中,激发起了蓬勃的工作热情。这是该行举办的“老农信人讲农信故事”宣讲会。
为让员工从老一辈农信人身上汲取前进力量,传承农信文化、感悟岁月沉淀、提升自身素养。洪洞农商行特别邀请了退休职工孙宝财讲述农信故事。孙宝财是一名1972年参加农信工作的老农信人,工作期间历任出纳、会计、信用社主任、财务股股长等职务,2012年退休。宣讲中,孙宝财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老一辈农信人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吸储收贷的故事,使青年员工了解农信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算盘到计算机、从手工记账到电脑扎帐的发展历程。员工们纷纷表示将继续传承老一辈农信人的“背包精神”,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扎实开展工作,为客户送去农信服务,真正做到扎根槐乡、服务三农。
洪洞农商行工会主席李红艳表示,通过聆听老一辈农信人用真挚淳朴的话语讲述的农信故事,员工切实感受到老一辈农信人对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的情怀,进一步激发了全行员工的工作热情、提振了精神面貌,为改革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磅礴的精神力量。
演讲比赛 入心入脑
为强化职工思想教育,同步推进内在文化转化为外在工作动力,营造积极、进取、担当的工作氛围,洪洞农商行适时开展了主题演讲活动,推动“扎根三农践使命、忠诚农信育情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走深走实。
演讲比赛现场,来自不同岗位的31名员工,紧扣活动主题,立足本职岗位,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小故事”讲“大道理”,用自身经历讲述着农信人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的初心。选手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和充满现场感的照片,引领在场的员工振奋精神、提升士气。
洪洞农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磊深有感触地说,此次活动是一次传承农信文化、感悟岁月积淀、提升职工素养的“寻根之旅”。全行员工将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念,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进者姿态,全力推动业务向好发展。
一次次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活动,让洪洞农商行青年员工进一步增强了对农民的感情,认清了自己肩负的工作使命,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三农”工作中。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