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棚外寒风阵阵,棚内温暖如春。11月10日,走进曲沃县史村镇张范村的一处蔬菜大棚,徜徉在生机盎然的绿色之间,记者看到一颗颗饱满的彩椒已经进入转色期,管理员因芳芳穿行在行道间,不时俯身查看彩椒长势。
“转色之后彩椒就会变成红色或者黄色了,我近期需要做的,除了每天查看棚内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外,最重要的是查看彩椒的外形是否受枝条挤压的影响。相比以前在地里干活,在智能蔬菜大棚里干活要轻松多了,我一个人就能管理好整个大棚,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固定工资,感觉很满足。”50岁的因芳芳说,以前她在家务农,2021年村里筹划建设智能蔬菜大棚,并召集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她积极参加培训,由于成绩优秀,最终被选为智能大棚管理员,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愿望。
张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宇飞告诉记者,村里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及村民自筹的方式建设了第六代智能大棚。“我们在最初筹建大棚的时候,曲沃农商行史村支行就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坐在一起和我们探讨,在知道村民需要资金支持时,他们第一时间上门收集资料,很快给予了贷款支持,最终我们筹资32.8万元建设了第六代智能日光温室大棚。”王宇飞介绍,第六代智能大棚的特点是土地利用率高,可达到80%,一个大棚的总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种植了5000株彩椒,每株能产5公斤左右,年产值达到18万元。
用大棚蔬菜种植户郝武胜的话说:“农商行从第一代大棚支持到第六代,金融服务给我们产业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张范村有183户人,现有蔬菜大棚100余座,占地约600亩,村子不大但种植蔬菜的名气不小,靠着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这其中离不开曲沃农商行的大力支持。
郝武胜是张范村最早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村民之一,从一开始的普通大棚,到今年个人投资建成的第六代智能大棚,他的发展之路是张范村很多村民的缩影。“我们搞大棚蔬菜种植的,一般都是种植开始需要贷款,蔬菜销售之后资金回笼就能归还贷款,所以有流动资金的需求。今年6月,我开始建新大棚,史村支行给我授信5万元贷款,8月份投用后我种上草莓,现在已经结下果子啦!”指着挂在绿叶间的几颗草莓,郝武胜笑得合不拢嘴。
张范村今年新建7座新型智能日光温室大棚,促进了农业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有了智能大棚,村民可以在手机上实时监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实现手机操控浇水、施肥、打药等工作,可以节省人工50%,产量提高20%。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村民,有时间到村图书室学习农业科技、大棚技术等。我们也在晚上开办农民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民学习。”王宇飞说。
据了解,近年来,根据张范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特点,曲沃农商行史村支行实行“一户一策”的工作办法,为有发展需求的村民提供精准支持,截至目前,在张范村共授信38户、金额242.5万元,其中有23户从事大棚种植,有力支持了该村大棚种植产业发展。站在高处俯瞰张范村,成排的蔬菜大棚整齐划一,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展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的新农村美景。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