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夫妻齐上阵 念好“致富经”

2022-12-17 12:09: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12月8日,翼城农商行武池支行副行长王志龙来到南梁镇东王村的翼城县杰杰养殖场,看到老板常保民和妻子吕爱红正在忙碌。“常师傅,现在养殖场有多大的规模呢?”“我这个养殖场占地有2亩多,圈里大大小小存栏200多头猪。”说起现在的养殖规模,常保民十分满足,“可以说,我是我们村最大的养殖户了,能有这样的规模,除了我们自身努力之外,离不开翼城农商行的大力支持。”

  返乡再创业

  今年56岁的常保民在化工厂上过班,还出国在外工作过。前两年返回家乡后,他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心里开始琢磨了起来,“虽然由于年龄的问题已经不适合在外工作,但回到农村,看到周边和我一样年龄的人们还在家里忙碌,我也不能闲下来,还不如在家干点产业。”常保民越想越觉得不能就这样闲着,他便和妻子商量起来。

  常保民看到周边许多人家都在从事养殖行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在家搞过养殖,他便打算重操旧业。2020年,他在自家的院子盖起猪圈,买回50头猪崽开启了养殖之路。相对于村里一般的庭院养殖,常保民的养殖量较大,加之周边住户较多,养猪产生的气味对周边邻居产生了影响。为了邻里和睦和养殖事业的发展,他便产生了搬迁养殖地的念头。

  2021年7月,常保民向镇政府申请把自己家的土地改为养殖用地。在获得批准后,他马不停蹄地开始建设,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常保民把新的养殖场建了起来,顺利搬了进去。从此,他便和妻子两人吃住在养殖场。“养猪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把全部心思放在养殖上,最大程度杜绝带回传染病毒的可能性。”常保民谈起养猪深有体会。

  勤学成“行家”

  “养猪就和养小孩一样,容不得半点马虎。”对于养猪,常保民十分认真,每天都得按时完成好各项工作。为了把猪养好,常保民和妻子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开始准备喂猪前的各项工作,中午12点左右才能把猪圈里收拾妥当。“在刚开始养殖的过程中,我只是定时给猪喂饲料,放好它们喝的水就可以了,对于猪的营养没有太多的关注,更没有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常保民积极向技术员求教,勤奋学习。“任何一种饲料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也是不全面的,不管单喂哪种饲料,都不能完全满足猪的生长,所以饲料要讲究营养全、多样性……这些科学养殖技术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常保民高兴地说,自从掌握了科学的养殖技术,他养殖的猪崽个个长得快、肉质好。他认为,养殖不能单纯扩大规模,养出品质好的猪才最关键。为此,他还专门从外地买回品质好的种猪,开始自繁自育。

  随着养猪技术的进步,加上能吃苦,常保民养殖的猪越养越多,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为了能够随时了解市场信息,平时不怎么爱玩手机的吕爱红逐渐恋上了手机,“现在不是以前的时代了,如今只需要在手机上查看就能了解到全国各地猪的市场行情,再也不用担心猪卖的价格低了。”

  授信做后盾

  “这一天,光是给猪吃的饲料就在3000元左右,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为了保证猪有充足的饲料,更加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提前购买好足够的饲料。”常保民说,这就使得他不得不琢磨为养殖场准备充足的资金。而武池支行工作人员的出现,及时解决了他的难题。

  2021年,武池支行在东王村举办整村授信活动现场会的时候,常保民也在活动现场,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联系到自己的需求,他当即提出了申请,顺利获得了10万元的授信。“有了这笔‘备用金’,我心中底气十足,再也不担心买饲料缺资金了。并且这个授信只有用的时候才会产生利息,不用的时候则没有,非常适合我。”常保民高兴地说,随着养殖场规模的扩大,2022年,他又再次提出申请,授信额度提高到了20万元。

  想起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常保民感慨万千:“能发展到这样的规模,是农商行给了我底气。武池支行的大力支持,我们会一直铭记于心。”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