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记者与永和农商行小额贷款中心副经理张建龙一行,走进瑞林中药材收购门市部的晾晒场,看到场内铺满了各类中药材,老板李壮壮和工人师傅把晾晒好的中药材装袋后整齐堆放。“别看收购回这么多中药材,但还是满足不了外地客商的需求。”李壮壮高兴地说,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他必须经常前往药材种植户家中收购,回来后再加班加点进行处理,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需求。
这几年,李壮壮对中药材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他的中药材经销之路也越走越宽广。他感慨地说:“这几年中药材的市场行情好,一般人会认为这个生意很好做。实际上只有真正接触了,才能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我能够有今天的规模,除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永和农商行的倾力相助。”
谈起中药材,今年29岁的李壮壮总有说不完的话。在他看来,如今充满希望的生活,都是中药材带来的。“我大学毕业后的几年一直在外地工作,2019年回到家中,才开始正式接触中药材收购与销售,而生活也是从那时开始改变的。”李壮壮说,以前没有觉得在农村有大的发展机遇,后来沉下心踏实做事,才发现农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刚接触中药材收购的时候,了解每一种中药材的特性是李壮壮必须要过的第一关。因此,在平时的收购中,他经常向家人了解每一种中药材的情况。“刚开始,我对中药材啥也不清楚,只能跟在家人身后学习。”李壮壮说,经过一年多的用心摸索,他对每一种中药材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收购中药材的过程中,李壮壮不断学习,向同行取经。“以前我们的晾晒场很小,主要走销量,挣的是一份辛苦钱。”李壮壮说,经过与同行的交流,他的想法越来越多,打算建设新的晾晒场地、购买机械设备等,对收购回来的中药材进行初加工来提高收益。
说干就干,李壮壮开始整地、购买基础材料。“既然是我提出来的想法,我就要主动去干,不能依靠家里。”闯劲十足的李壮壮说着自己当时的想法,但才做一年时间的他没有多少积蓄,资金从哪里来?对当时的李壮壮来说,前进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但他毫不退缩,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真没有想到,永和农商行的工作人员会开展上门服务,以前没有和他们打过交道,但自从那一次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想起身穿红马甲的永和农商行工作人员来到家中的场景,李壮壮依旧历历在目。“农商行放款速度真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给我授信10万元。”提起永和农商行的效率,李壮壮称赞道。解决了资金问题后,他很快就把晾晒场和机械设备建好,走上了初加工的道路。“经过初加工后,我们的效益也逐渐增加,而且收购的范围越来越广,带动的种植户越来越多。”“以后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是需要资金支持,你就给我打电话,我们会尽力解决你的资金难题。”上门走访的张建龙表示。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