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农商行贾岗支行倾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2024-05-09 09:06: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翘着带毒的尖尾巴、舞着坚硬的大钳子……对大多数人来说,蝎子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毒物”,但在襄汾县汾城镇高平村村民王爱军的蝎子养殖基地里,上百万只蝎子却被王爱军当作“宝贝”精心养殖,他也依靠养殖蝎子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近日,襄汾农商行贾岗支行行长李聪走进王爱军的蝎子养殖基地,44岁的王爱军正在车间里给蝎子喂食,只见一摞一摞摆放整齐的鸡蛋托上爬满了进进出出的蝎子。“利用鸡蛋托模拟野生生存环境,利于蝎子更好地生长。”王爱军拿起鸡蛋托向李聪介绍蝎子的生长情况。

  一只蝎子突然掉到地上,王爱军瞅准时机,用拇指和食指快速捏住蝎子的尾刺,被抓后的蝎子虽然在他手上来回折腾,但根本伤不了他,王爱军利落地将蝎子放回鸡蛋托上。“你不怕被蜇吗?”看到周围人惊讶的表情,王爱军笑着说,“最开始养蝎子,时不时就要被蜇一下,疼得很厉害,用肥皂水洗、抹止疼药膏都不太管用,疼得晚上睡不着觉,时间长了对蝎子的蜇伤就有了‘免疫力’。现在打交道多了,摸清了蝎子的习性,像我刚才轻轻对着它吹口气,蝎子基本就不敢动了,所以现在很少被蜇了。”

  王爱军介绍,随着气温升高,蝎子生长发育、交配产卵的节奏更快了,幼蝎到成品蝎的成长周期在8到10个月左右。他身旁盒子里的鸡蛋托上,密密麻麻地“住”了很多蝎子,有些一动不动地睡大觉,有些慵懒地伸着腰,还有些则慢悠悠地踱着步子。

  一抓一放间,王爱军对养蝎子已经驾轻就熟,这背后却饱含着他一次次的努力。“我以前从未接触过蝎子养殖,在了解到蝎子药用价值很高、市场前景好的优势后,决定尝试养殖。”为了确保养殖成功,王爱军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蝎子养殖技术上,辗转全国十几个地方,学费花了七八万元,逐渐掌握了蝎子养殖技术。2018年,王爱军回到襄汾老家,一边尝试着养殖,一边积累经验。在他的努力下,蝎子养殖取得初步成效。

  2020年,王爱军投入资金20余万元建设蝎子养殖基地,以扩大蝎子养殖规模。但随着建设中资金的不断投入,他出现了资金缺口,于是找到贾岗支行,提出了自己的诉求。“没想到人家很快就上门了解情况,经过资料审核,给我办理了20万元的贷款。资金有了,我能更专心地建好基地。你们看,这几个是蝎房,这几个目前存放着黄粉虫,还有专门用于蝎子蜕皮的房间,每个空间都被充分利用。”走在养殖基地,王爱军自豪地介绍着自己设计的蝎房布局,他也通过多年的摸索,在养殖过程中达到了降低养殖成本、提升成活率等目标。

  “目前,蝎子养殖基地占地2亩,建有18间养殖房,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其中部分养殖房存放蝎子食物黄粉虫。现在蝎子药用市场的收购价格在每公斤1200元到1400元之间。”王爱军说,“五毒”之首的蝎子会让许多人不寒而栗,却也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宝贝”,特别是目前蝎子繁育期,需要较多的人工,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经过培训后上岗,我们打扫蝎舍卫生、给蝎子喂食,既可以兼顾家里的活,还能增加收入。”在蝎子养殖基地务工的村民李大姐说。

  王爱军不仅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养殖之路,而且带动了几十户村民养殖蝎子增收致富。“我养殖的蝎子目前已经达到60余万只,成活率比较高。虽然在养蝎基地只学了一个月的技术,但王爱军师傅给我提供蝎苗、设备等‘一条龙’服务,包括后期的技术咨询,才让我一步步养好蝎子,取得不错的效益。”赵康镇赵豹村村民丁海俊说,他是王爱军的第一批学员,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发展了自己的养蝎事业。

  “目前收益已全部投入到蝎子产业养殖中。”王爱军说,在6月份有300万蝎苗可以出售,预计今年收益可达100万元。“小蝎子”如今成了王爱军增收致富的“大宝物”,他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为了能养好蝎子,他每年都会外出学习技术,让自己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稳。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