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药师傅,现在共有多少只羊?效益怎么样?”“经过一年的养殖,羊群增加到了70余只。前两天刚卖了一批羊绒,有7000多元的收入。”近日,永和农商行信贷专营中心主任贺春亮和同事来到永和县芝河镇下刘台村村民药侯祥的养羊场,一见面就谈起了经营情况。羊场内,一只只小羊羔依偎在母羊身边,“咩咩咩”的叫着,药侯祥一边投喂饲料一边观察羊羔的生长情况。“这些可是我家的‘宝贝’,一定要仔细照看,将来的好日子还要靠它们呢!”看着棚内的羊群,药侯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58岁的药侯祥,种地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药侯祥看见周围许多村民依靠养殖增加了收入,于是萌生了发展养殖业的想法。为此,他决定养羊。“我们这边的草料丰富,而且我还种植有40亩地,具备发展养羊的条件。”说干就干,药侯祥很快选定了养殖场地,开启了他的养羊之路。
“要是没有永和农商行的信贷资金支持,我就没有足够的资金买回羊群,更没有现在这样的规模。”在确定养羊后,药侯祥发现买羊的资金有缺口,于是就向永和农商行提出了贷款申请,很快获得了10万元的信贷资金,顺利买回了羊群。在随后的时间里,药侯祥每天忙碌在羊棚内,“我是第一次大规模养羊,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我日日夜夜守在羊群边。”提起养羊初期的经历,他深有感触。为了把羊群养好,药侯祥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这样,在他日复一日的精心照料下,羊群不断茁壮成长,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养羊的过程中,药侯祥经常向周边的养殖户请教,并在网上学习养羊的知识,让他收获颇丰。“看见栅栏上绑的白色块状物品了吗?那是专门给羊吃的盐,这样不仅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还能增加羊的进食量,让羊更好地成长。”药侯祥指着一块悬挂的盐块详细介绍。
除此之外,为了减少羊的损失,药侯祥把对羊场的消毒作为重中之重。“每隔一周我都会进行一次消毒,这样才能保证羊群不会得病。”药侯祥说。为了掌握防疫和养殖技术,药侯祥不断学习防疫和疾病防治技术,逐渐由养殖“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他自己种植的玉米可以用于养羊,降低了养殖成本。
药侯祥不仅关注着羊的市场价格,同时他对羊绒的价格也变得格外上心。“像今年是第一次卖羊绒,由于不了解外边的市场价格,羊绒卖的就有些低了。”药侯祥说,随着羊群的数量增加,收获的羊绒也会越来越多,这也是一笔收入。
“药师傅,一定要好好干,坚持下来就会成功。”看着药侯祥羊群的规模越来越大,贺春亮认真地叮嘱道。“我肯定是要好好干的,必须加倍努力,这样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才对得起农商行的支持。”药侯祥感激地说。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