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侯马农商行凤城支行客户经理陈帅走近侯马市文杰日光温室园区,就听到园内“哒哒哒”的声音不断传出,走进大门,看到一台挖掘机正紧张作业,园区负责人邱文杰站在一旁指挥,时刻观察着工程进度。“今年园区被定为省级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园,这不正好最近陆续清棚了,所以就马上开始动工进行园区升级改造了,预计10月份完工,到时候将有几个棚率先实现全智能化。”邱文杰自豪地向陈帅介绍说。心怀梦想的邱文杰一路披荆斩棘,虽然历经波折,但终于找对了发展路子,从一名普通的种植户蜕变成一名农业产业领头人。
回乡创业种植大棚
在邻居眼中,43岁的邱文杰一心扑在大棚种植上。“之前我在外地打工,虽然人漂泊在外,但我一直想搞一番事业,2014年放弃工作回乡尝试大棚种植,经过多方了解决定种植茉莉香葡萄,正好北王村里有温室大棚要转让,于是我就一口气将24座温室大棚全部承包下来。那个时候我种的是侯马市乃至周边县市最贵的葡萄,大家都夸这个葡萄好。”邱文杰回忆,为了种好茉莉香葡萄,他只身跑到沈阳学习种植技术,并相继将种植面积增加到100余亩。
虽然这种葡萄具有抗旱、抗寒、抗病力极强的特点,但由于技术难度大,导致连年减产,最终没法维持下去。“可能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会转行,但我还是选择坚持下去。”邱文杰说,葡萄的种植经历让他认识到大棚种植中技术的极端重要性,决心重整旗鼓,但巨额的亏损和重启需要的资金成了横在邱文杰发展面前的“拦路虎”,为此侯马农商行凤城支行及时为其办理10万元贷款,让邱文杰有信心重新投入大棚种植事业中。
2015年,邱文杰成立了侯马文杰种植专业合作社,新的计划悄然开启,他的脚步踏遍了各大种植基地,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圣女果种植上,从西安番茄研究所引进种子,开始了新一轮的试种。
农信支持产业兴旺
为了不再重蹈覆辙,邱文杰先从试种开始,边种边学习,在不断磨炼中提高技术。“不能在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为了学技术,我跟在专家身后一字一句地听,然后一头扎进大棚里实验,没日没夜地照料看护,试种成功的同时我也在观察市场,为了给自己的产品增加附加值,我率先在侯马开展了圣女果串的种植和采摘,价格可观,而且远销西安、太原等地。”邱文杰说,技术傍身的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棚种植“土专家”。除了销售果实,邱文杰还与多家种植合作社签订育苗订单,每年销售苗木150万棵左右。
2017年,邱文杰取得了新型农民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更好地专注于大棚种植技术,他将原先经营的24座大棚中19座租给他人种植,自己经营5座,全部都种植圣女果。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正赶上邱文杰的圣女果丰收时刻,一颗颗成熟的果实运不出去,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凤城支行听说后,先是发动内部员工购买销售了一部分,后来为了帮我多销一点,他们又联系自己的客户销售,先后帮我对接联系到18个大小超市、蔬菜店,顺利帮我渡过了难关。”邱文杰表示,在那之后为了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他逐步把精力转到技术和销售上,只留一座大棚用于实验,剩余的全部租给村民种植。
2021年,为了改善土壤养分和适应市场需求,邱文杰引进新品种的草莓进行种植,获得良好收益。由于他提前做足了“功课”,在技术和销售上都胸有成竹。“为了帮我扩大规模,凤城支行又给我发放了30万元贷款,我才能继续执着地发展大棚种植。”邱文杰说,他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技术傍身发展升级
手捧刚刚拿到的一本聘书,邱文杰无限感慨地说:“谁能想到,我一个普通的种植户能发展成如今的情形,除了自己的大棚产业,还常年受聘为农业技术员,指导周边群众进行大棚种植,助力大家增收致富。”邱文杰曾多次参加市、镇各级政府牵头举办的农技培训班,由过去的一名普通种植户,逐步成长为当地有名的果蔬种植的“土专家”。
邱文杰常说:“相比专业的农业专家,我的技术更多的是实战经验,在大棚里干得久了,练得多了,掌握的技术比别人多一点。”去年受聘在汾西县僧念镇段村担任大棚圣女果种植技术员期间,他带领当地农户一起管理大棚,在一年时间内,他手把手指导村民,将管理技术倾囊相授,为该村圣女果的种植保驾护航,取得了丰收。今年,邱文杰被曲沃县一家公司聘为技术员,全程参与到田间地头,确保蔬菜的质量。
如今,技术性工作已经占据成了邱文杰工作的重点,他也因技术指导到位深受群众称赞。不久后升级完成的智能大棚,将成为邱文杰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