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农商银行管头支行:金融浇灌“甜蜜”事业

2024-11-04 09:20: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王师傅,现在有多少箱蜜蜂呢?”“我这里总共有50余箱蜜蜂,打算明年继续扩大规模。”日前,乡宁农商银行管头支行客户经理郑强和同事走进管头镇石窑村村民王智民的蜜蜂养殖场进行上门服务,并了解其经营发展情况。看着郑强的到来,王智民的脸上挂满了笑意:“你们一如既往支持我发展,非常感谢。”

  养殖场内,一个个蜂箱整齐摆放,一只只蜜蜂勤劳地往返于大山和蜂箱之间。“蜜蜂采蜜一般是春季和秋季,现在正是蜜蜂采集野生蜂蜜的季节,一般能够持续到农历十月以后。”王智民介绍。

  提起养蜂,王智民说:“我这是第二次养殖蜜蜂,能够坚持下来,除了自己喜欢外,我觉得这也是缘分。”2008年春季,王智民打开自家的大门,发现门前的树上有两个黑疙瘩,一下就吸引了他的目光,凭着以前养蜂的经验,他断定这是两窝土蜂(也叫“中蜂”),走进一看,果不其然。他便把这一消息分享给家人,也重拾了他养蜂的想法。于是,他把两窝蜂收回到以前的蜂箱内,重操旧业,再次开启了中蜂养殖之路。

  第一次养蜂时,王智民没有成功,蜜蜂不是生病就是逃走,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养蜂知识,同时与周边的养蜂人探讨总结养殖经验。与两窝中蜂的结缘,让他再次走上了养蜂路,“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王智民决心把中蜂养殖坚持做下去。

  再次养蜂的王智民,把养殖场选在了离家不远的地方,“我们这边的山上,空气清新、野花繁多,而且还有一些野生中药材,是一个酿制百花蜜的好地方。”就这样,他建好了养殖场,同时种了一些松树,每棵松树的下边都放置一个蜂箱,“松树的作用主要是聚蜂,能够给我提供蜂源。”王智民说。

  再次踏上养蜂路,王智民如痴如醉,一心扑在养蜂上,与蜂朝夕相伴,跑遍了周围的养蜂户,努力掌握中蜂的生活习性。在他不断学习下,逐渐熟练掌握了中蜂的养殖技术。他也在养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良养殖方法,“以前大家养蜂使用的都是单层箱,在我的不断试验下,将‘单层箱’改造成了‘双层箱’,不仅容量增加,产量更是成倍增长。改造后摇上层箱的蜜,不会打扰下边主箱的蜂王和工作蜂,增加了蜜蜂的繁殖能力。”同时,王智民在养殖的过程中,还研发出了防盗防敌害的蜂巢门,有效阻断了其他蜂种进入蜂箱,这一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这么多年的养蜂经历,离不开乡宁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王智民说,2012年,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资金难题,朋友的一句话让他打开了思路,“去农商银行贷款啊,既不用承担人情,还很方便”。于是,王智民便来到了当时的管头支行说明了自己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在收到王智民的申请后,郑强和同事就立即上门进行调查,很快就为其发放了2万元的信贷资金,“还是咱农商银行的效率快,及时解决了我的难题。”在随后的发展中,只要遇到资金难题,王智民第一时间就找管头支行,如今,他获得了10万元的授信额度,用于平时生产经营。

  随着养蜂事业的不断攀升,2016年,王智民成立了乡宁县圣酝蜜坊蜂业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圣酝坊”商标,设计了产品的内外包装,把系列产品推向市场。同时,王智民还不断向周边的中蜂养殖户传授自己的经验,让更多的人加入养殖中蜂的事业中。

  如今,王智民的养蜂事业已逐步走上了正轨,提起下一步的打算,他说:“今年,他已经在山上开拓出了足够的场地,他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箱左右,让更多的人吃到野花蜂蜜。”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