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走进尧都区一平垣乡一平垣村村民闫华平的养牛场,老远就能听到牛棚里传来的“哞哞”声。牛棚内一头头牛膘肥体壮,闫华平忙碌地清扫牛舍、喂料蓄水、铡草、清粪……这些活计是他每天的“必修课”。看见尧都农商银行一平垣支行客户经理马明前来开展上门服务,他指着一头通体雪白的小牛犊说:“你看,这是我成功培育出的‘辽育白’,这下我的养殖路子又拓宽了。”
闫华平黝黑的脸上架着副眼镜。在周围人眼里,闫华平有点偏执,甚至有些狂热,他对养殖的热情促使他从一个对养牛一窍不通的小白,历经多年努力,成功蜕变成远近闻名的养牛达人,在金融的支持下,他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在繁殖技术上不断突破。
“有个从事养牛的亲戚不想干了,于是我在2013年接手了养牛场。我这人认准一件事就要做好,所以规模化养殖是我的目标。”闫华平说,养牛周期长、见效慢,他没有头脑发热去投资,而是选择了繁殖这一模式,同时找到一处荒废的场地,为规模化养殖做准备。然而,缺乏资金成为闫华平面临的难题。就在为资金发愁时,一平垣支行主动与闫华平对接,为他提供了一笔5万元的个人信用贷款,至此,开启了他的养牛之路。
为了掌握养殖技术,闫华平先后前往吉林、太原等地进行养殖技术学习,并购买大量关于养牛的书籍和资料刻苦钻研。“你看我的书,还有这些笔记,养殖技术就得靠不断学习积累。”闫华平说,在繁殖技术方面,他更是下足了功夫。从最初的本地黄牛,再到后期的西门塔尔,然后是他一直在潜心研究的辽育白牛,繁殖需要掌握精准的配种时间和科学的繁殖方法。为了准确把握母牛的发情周期,闫华平每天都会仔细观察母牛的行为表现和生理特征,记录它们的发情时间和症状。他还专门购买了相关的检测设备,通过科学手段来提高发情鉴定的准确性。在配种环节,闫华平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选择优质的种公牛。为了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他不断学习和尝试人工授精技术优化、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等繁殖技术。
母牛怀孕后,闫华平又悉心照料,为它们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他还学习了如何根据母牛的怀孕阶段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在母牛分娩时,闫华平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提前准备好接生所需的工具和药品,随时守候在母牛身边,并认真做好产后护理,确保母牛和小牛的安全和健康。他的成功不仅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为当地的养殖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许多周边的养殖户纷纷向他请教养殖经验,闫华平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我不怕养牛苦,也不怕养牛难,就怕市场价格波动大,资金周转不过来。”闫华平一言道出了无数养牛户的心声。近期牛价低迷,给闫华平的经营造成了一定困扰。一平垣支行获悉情况后,通过优化放贷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提高放款速度等系列举措,第一时间为其发放15万元贷款资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今,闫华平的养殖场里,一群健壮的牛在宽敞的牛舍里悠闲地吃着草料。“牛价波动是正常的市场表现。我养牛多年,这种情况见多了。相信有农商银行的支持,我一定会渡过难关,迎来新的市场机遇!”闫华平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