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温暖阳光下,吉县的一个个果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壶口镇社堤村果农刘振元在自家果园内,手持专业工具对果树进行修剪,并对果树进行拉枝。“刘师傅,果园里的工作还有多久能忙完?”近日,吉县农商银行城关支行客户经理杨吉龙走进果园,热情地向刘振元询问。“果园里一年四季都是活,根本闲不下来,这样才能把果园照顾好,才能有一个好收成。”刘振元一边忙着手上的工作,一边回答道。
种销结合闯出富路
2003年,社堤村开始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这里海拔高、温差大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长成的苹果糖度高、硬度高而且耐储存,很受市场欢迎,苹果产业逐渐成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
2006年,对苹果产业有了一定认识的刘振元下定决心种植果树,于是,他便把自家的30余亩地全部种上了红富士苹果。多年来,他凭借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勤劳的双手,悉心照料着每一棵果树。在种植过程中,刘振元不断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从果树的修剪、病虫害防治,到果园的土壤改良,每一个环节他都精益求精。凭借着这份专注和执着,他种植的苹果色泽鲜艳、口感脆甜,在当地小有名气。
随着当地苹果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很多外地果商前来收购,颇具商业头脑的刘振元立即发现其中蕴含的商机。“果商来了以后,对每家苹果成熟的情况都不熟悉,而苹果经纪人刚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便和果商们商议,为他们寻找合适的果源。”刘振元说,于是,他兼职做起了苹果经纪人,搭建起果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这不仅能让自己的苹果卖上更好的价钱,还帮助周边的果农拓宽销售渠道。
随着对苹果市场的深入了解,刘振元和熟悉的果商在朔州共同开办了一家水果店。“不仅我自己种植的苹果能卖出去,而且还能帮其他果农销售,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刘振元说,他除了卖自己的苹果,还收购周边果农的苹果,每年的销售量达到13万公斤。如今,刘振元的儿子在长治市也开了一家水果店,每年销出大量的吉县苹果。
抓准商机多元发展
常年与苹果打交道,刘振元意识到化肥和果袋是苹果产业的必需品。于是,他做起了化肥和果袋的生意,销售范围遍布壶口镇的每个村庄,让他在苹果产业上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2017年,随着刘振元收购苹果和销售化肥、果袋的生意越做越大,他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资金短缺经常困扰着他。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当时的城关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他的情况。经过详细的评估和审核,为他发放了10万元的信贷资金,这笔资金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有了城关支行的资金支持,刘振元开始积极拓展业务。他加大对自家果园的投入,引进更先进的种植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提升苹果的品质。“由于果树老化,使得部分苹果树产量不高,于是我便对7亩地的果树进行了更新换代。如今,这些果树开始陆续挂果。”刘振元说,不仅如此,他还频繁奔波于各地的水果市场,与众多经销商建立联系,凭借着诚信和优质的产品,赢得了经销商的信任和认可。
金融助力扩大规模
为了确保信贷资金合理使用,及时了解刘振元的经营状况,城关支行定期对他进行贷后回访。
2020年,在了解到刘振元生意规模扩大需要资金后,城关支行立即为他办理20万元的授信,进一步提升了对他的支持。刘振元感激地说:“多亏了农商银行的支持,让我能够收获满满。现在,我不仅能把自家的苹果卖出去,还能帮助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杨吉龙也表示:“我们吉县农商银行一直致力于服务本地实体经济,支持农民创业增收。看到你取得的成绩,我们也感到非常欣慰。后续,我们将继续为你提供金融服务,助力你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强。”
如今,刘振元的事业已步入了正轨。“我的果园里种植的都是红富士苹果,每隔5米一棵,每亩地只能种植30棵,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果树良好的生长,才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看着满园的果树,刘振元脸上满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