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乡土双向奔赴 ——看尧都农商银行的答卷

2025-05-27 09:21: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常态化开展金融下乡活动,将惠农产品送到田间地头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助力乡村振兴

  临汾新闻网讯 在黄土高原的褶皱深处,一场金融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

  山西尧都农商银行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截至2025年4月末,该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38.68亿元,占全行实体贷款的8.44%,普惠型涉农贷款较年初净增4.82亿元,占实体贷款的21.78%。

  党建工作是金融机构发展的“根”与“魂”。多年来,尧都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领导深度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各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新路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共建活动,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以业务发展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同时,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发展的战略重点,建立起“专班+机制”双轮驱动的政策研究体系。由总行领导班子牵头,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专项政策研究专班,建立“周学习、月研讨、季总结”的工作机制,深入研读中央和地方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深刻领会政策内涵。在充分调研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规划,明确重点支持领域和实施路径。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创新、智慧农业等新兴领域,前瞻性地配置信贷资源,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在“银企合作”中,党支部与企业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针对某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该行党员业务骨干组成专项服务小组,为企业量身定制信贷支持方案,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还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农户致富的双赢局面。

  在“银农结对”活动中,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农户在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为某特色种植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帮助其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推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社区红色驿站”则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社区基层,为居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通过开展金融知识讲座、反诈骗宣传等活动,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打造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平台,将党建优势切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提升了金融服务质效。

  众所周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尧都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尧都区委、区政府农业产业布局,立足区域实际,以“准”字把握产业发展关键,以“新”字优化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农业加工、流通两大环节。针对农业加工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升级方面的资金需求,尧都农商银行及时推出特色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长期、低息的信贷资金,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农业流通领域,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惠农贷”,解决其在收购、运输、仓储等环节的资金周转问题,推动农产品顺畅流通。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兴旺。

  产业发展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滴灌。在屯里镇沟上村,每家院墙都贴着“阳光授信公示牌”。客户经理孟保贵的“三件宝”——运动鞋、笔记本、产品手册,见证了他走遍全村472户的足迹。通过大数据构建的“信用画像”,农户贷款从“求人办事”变成“线上申请,及时授信,即刻到账”。村民陈师傅通过“整村授信”10万元扩建大棚。截至目前,该行已完成全区95%以上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工作,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贷款慢”的问题,让金融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融资难、融资慢”一直是制约农户发展的瓶颈问题。尧都农商银行以“整村授信”为基础,依托“银行+村委+村民”模式,实现无感授信、随用随贷、周转使用,切实将金融“活水”的管网铺设到村到户,并通过“定格、定人、定责”机制,背包下乡织密客户网,走访现场提高用信率,目前已累计评级授信66093户37.84亿元;农户累计用信22398户14.8亿元,助力县底中药材基地、屯里蔬菜大棚、贾得蘑菇产业等农业项目喜获丰收。

  尧都农商银行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个体工商户推出“惠商通”“码上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满足其进货、装修等资金需求;为农村小微民营企业量身定制全周期金融服务方案,涵盖项目贷款、流动资金支持等全方位服务。

  从过去的信贷员背着挎包走村串户,到现在的网络化触“屏”可贷;从过去的手工记账小本本,到现在云端流转的大数据,这一切改变的是服务方式,不变的是“农”字初心。未来,该行将持续用战略眼光布局、以党建力量破题、凭创新服务赋能,让金融“活水”在田间地头奔涌成潮。(席永杰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