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尧都农商银行追溯本源,坚定支农初心,增强服务优势,践行普惠金融,以“整村授信”带动乡村振兴,结合“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创建,筑牢信用共建新高地,不断释放普惠金融好政策,搭建助农惠民连心桥,立足“三农”,打造乡村振兴信贷链,通过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信贷服务体系,逐步将整村授信打造成乡村振兴新引擎,用卓越的服务,践行“服务‘三农’”的责任与担当。
传承“背包精神”
造就出“人亲地熟”的传统优势
从一把算盘、一本账簿,到电脑计算机、智能业务机具,尧都农商银行“农”字当头、因“农”而生、伴“农”而长,在长期与农业农村农民同生共长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人缘地缘优势,熟悉农村现状、掌握农业特点、了解农民需求,人亲地熟,距离近,得到辖区百姓一致信赖。
王师傅在贾得乡西秦村经营一家农机店,趁着时节好、需求量大准备扩大规模,急需一笔资金扩大种植,王师傅一时之间陷入了贷款难题。尧都农商银行贾得支行了解到王师傅的需求后,迅速为其办理了春耕备耕贷款10万元,高效便捷、实时到账,让第一次与农商行打交道的王师傅连连称赞,“从申请到资金到账只用半天,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这是尧都农商银行助农系列信贷产品精准匹配客户春耕需求的缩影。一直以来,尧都农商银行聚焦辖内从事养殖,农副产品种植、收购加工、批发等经营活动的客户,推出兴农·养殖贷、助农·丰收贷、强农·振兴贷、悦农·消费贷等系列贷款产品,支持多种担保方式,满足农业产业发展、备耕农资供应等资金需求,让农户发展不再为“钱从哪里来”发愁。
为打通金融服务春耕备耕的“最后一公里”,尧都农商银行通过“线下+线上”双轮驱动积极拓宽金融服务渠道。线下,利用营业网点点多面广、人熟地熟优势,积极开通春耕专属通道,优化农户信贷业务流程,助力农资供应不断档、春耕生产不误时。同时,组织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摸排农户资金需求,为客户送“贷”上门。线上,用好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通过移动终端为有需要的客户现场办理业务,切实将银行搬到村口大棚、田间地头,让农户足不出户便可办理业务,提升服务效率。
封侯村的种植户赵大哥家中有两台农机,在村中承包了将近100亩地,平时还帮周边村的农户播种秋收,带动周边农户机械化种植。“每年春耕备耕时节都是资金需求最大的时候,这五年来,农商行的资金支持总是很及时,从最初的5万元到现在的10万元,金额大了,感情也越来越深厚。”赵大哥的账本,记载着自己的成长轨迹,也写满金融惠农的白银真金。尧都农商银行不断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从专注支农惠农主业、坚持支农惠农本源做起,针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需求,加大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力度,树立支农服务品牌,巩固农村金融阵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度、覆盖率、可得性,切实担负起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的历史重任。
坚定“支农初心”
淬炼出“根植‘三农’”的服务优势
电影里,哪吒与妖魔斗智斗勇,守护世间太平;现实中,农信人与金融风险博弈,守护一方乐土。2025年5月1日是《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十周年,恰逢临汾尧都古镇“临汾哪吒传奇”盛大启幕,尧都农商银行创新思路,将金融知识普及与国潮盛宴深度融合,在活动现场开展存款保险专题宣传。晨曦微露,工作人员便提前进驻古镇,搭建起独具特色的“金融安全驿站”,并悬挂主题横幅,工作人员身披绶带,化身“金融卫士”,通过发放宣传彩页、互动答疑等方式向过往群众及排队人员宣传存款保险相关知识。
节假日期间,来到古镇游玩的多是家庭游客,针对不同群体,工作人员宣传策略尽显巧思。针对“银发族”,工作人员将存款保险与养老储蓄相结合,以“身边事”举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存款保险如何保障大家的养老钱;针对年轻客户,设置抽奖问答互动环节,向答对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知识的群众赠送小礼品,吸引众多群众踊跃参与;针对小朋友,讲解有趣的金融小故事,并将压岁钱规划、消费观念等知识融入其中,让小朋友们在欢乐中了解更多金融知识。从银发老人到稚嫩孩童,每个人都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金融安全“护身符”。此次活动不仅普及了金融知识,更传递了一个温暖的承诺:守护百姓钱袋子,农信人一直在路上。
一直以来,尧都农商银行以网格化营销为抓手,以多元服务满足农户需求,背包进村,服务上门,业务经理定期驻村办公,解答农户相关金融问题咨询,建立各村专有金融服务微信圈,实现了群众咨询线上化、随时化;进村入户宣传整村授信政策,充分发挥信贷惠农产品优势,创新服务方式与流程,在全面评级授信基础上,快速审贷、放贷,让农户办贷款就像存款一样方便,向农户大力宣传诚信共识和失信风险,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打造有利于农民创业致富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在服务“三农”上,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施“整村授信”,以“先授信、后用信”的服务模式,搭建服务“三农”平台,以特色产品为载体,以阳光办贷为宗旨,采取一系列惠农措施,依托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无需抵押、担保,手续简单,放款快捷等优势,实现信贷服务精准供给,使信用观念强、创业致富的农户及时得到贷款支持,解决资金困难,助力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
升级“科技背包”
开拓出“数字惠农”的创新优势
季节交替,气候不稳,连着下了几天的雨,在尧都区苍上村,到处散发着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狭窄的道路泥泞不堪,此时,顺着田垄上走过来西装革履的两个人,定睛一看,手里拿着的正是印有“尧都农商银行”标志的手提袋,原来是尧都农商银行枕头支行业务经理苏荣和张俊峰。
苍上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每次来到这儿,他们都会待上一整天的时间,对有金融需求的农民朋友挨家挨户走访帮扶。“咱们今天先去看看老明家的牛棚,然后去看看老杨家的药材地,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去一下张大娘家。”两人边走边盘算着当天的行程。老明家养了几头黄牛,因一场大雨,牛棚塌陷,家里却因缺少资金搁置未修,正巧赶上枕头支行业务经理苏荣入户宣传尧都农商银行的贷款政策以及扶贫小额贷款,老明燃起了希望。业务经理此行正是为他修建牛棚送贷上门,为了让客户少跑腿,业务经理专程过来上门指导如何手机操作。“明大哥,现在在手机上就可以申请贷款,方便着呢,你看,你点开这里……”业务经理张俊峰拿出手机现场进行操作指导,不一会儿工夫贷款授信、发放流程全部完成,明大哥修理牛棚的钱就到账了。
新时代下的尧商人,将“土背包”升级到“科技背包”,不断升级“背包服务”,这不仅仅是装备技术上的迭代进步,更是一种农信服务精神的历史传承。尧都农商银行沿着老一辈农信人的脚步,踏实而坚定地行走在田间地头、扎根到农户村庄,普惠宣传,上门办公,志愿帮扶,信贷调研……哪里需要资金、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们的背包新足迹,靠一片赤诚之心,走出了一条助推经济发展的支农坦途。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作为一家“生于农、兴于农”的地方金融机构,尧都农商银行扎根“三农”,将“背包精神”从老一辈农信人手里接过,种在新一代尧商人的心中,全力践行着“百姓银行”的时代担当。
尧都农商银行 陈 萍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