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午后的阳光下,隰县阳头升乡的一处玉露香梨园里饱满的梨果挂满枝头,果农郑小波仔细查看果实生长情况。经过多年努力,郑小波从最初的5亩苹果园到如今30亩规模化的玉露香梨种植基地,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的合作社带头人。他说:“能发展到这个规模,不仅因为产业好,还有隰县农商银行城关支行的大力支持。”
从小果园到种植基地的转型
郑小波是城南乡车家坡村村民,2009年,他种植了5亩地的苹果树。那时,他凭着一股韧劲钻研种植技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苹果园的收成虽能维持家用,却始终难以实现更大突破。“当时就觉得,光靠这些果树不行,必须要再寻找其他的致富路子。”郑小波回忆。
转机出现在隰县大力推广玉露香梨种植时期。敏锐的郑小波意识到,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遇。“县里有政策支持,技术人员还上门指导,玉露香梨的市场口碑也越来越好,我当即决定转型。”为了种好玉露香梨,郑小波首先沉下心来跟着农技专家学修剪、施肥、各病虫害防治,把书本知识与田间经验结合起来,逐步掌握了玉露香梨的生长规律。“玉露香梨娇贵,从疏花疏果到套袋采摘,每一步都不能马虎。”他说,为了保证果实品质,他坚持生态种植理念,把化肥农药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让梨果在自然环境中健康生长。
2016年,为扩大种植规模,郑小波对土地进行整体平整,却因前期投入过大导致自有资金不足而陷入困境。就在他一筹莫展时,当时的隰县信用联社城关信用社的小额贷款如及时雨解了他的难题。“当时申请了3万元贷款,钱到账的那一刻,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郑小波说,这笔资金解决了整地的燃眉之急,让他的玉露香梨园扩展到30亩。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跨越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新的问题接踵而至。2019年,看着满园即将成熟的玉露香梨,郑小波第一次感到了“甜蜜的烦恼”:“果子结得再多,如果卖不出去也是白搭。当时就怕丰收了却滞销,一年的辛苦全白费。”焦虑之下,郑小波萌生了自己找销路的想法,“不能光等着收购商上门,得主动走出去。”
为此,郑小波将目光投向了电商平台。“现在年轻人都爱网购,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肯定行。”虽然郑小波当时不懂电商销售,但他积极寻找有实力的电商平台,最终与北京一家优质农产品采购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015年,郑小波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隰县乡情果业专业合作社,开启了收购之路。
为了保障货源稳定,郑小波的收购范围从车家坡村扩展到阳头升乡、午城镇等周边地区,只要是符合品质标准的玉露香梨,他都以合理价格收购。“北京的合作方看重我们的品质,每次供货都要经过严格检测,这也倒逼我们把好每一道关。”郑小波说,稳定的订单不仅让合作社的收益有了保障,也让果农不用愁销路。仅2024年,通过合作社渠道销售的玉露香梨就有6万余单,总量达15万公斤,覆盖全国多个省市。郑小波说:“最远的订单发到了海南,客户说‘吃到了隰县的清甜’,那一刻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
从单一梨果到多元产业的扩展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城关支行终是郑小波最坚实的后盾。城关支行行长王小强与郑小波相识多年,见证了他从普通农户到合作社带头人的成长。“郑小波踏实肯干,又有带动乡亲致富的想法,这样的带头人值得支持。”王小强说。
2022年,城关支行工作人员在上门走访中得知郑小波缺少周转资金后,立即主动上门对接。“我们以前就有过合作,知道郑师傅的为人,所以在得知他需要资金后就主动联系他,想帮他解决眼前的难题。”王小强说,城关支行很快就为郑小波办理了17万元的授信。“这笔钱太关键了,全部投到了果园建设和收购中,现在基础设施完善了,果子品质又上了一个台阶。”郑小波说。
在收购梨果的过程中,他发现野菜深受城市消费者喜爱,却因分散、难保存等问题难以形成规模销售。于是,郑小波决心拓宽经营范围,向周边老百姓收购野菜并加工销售。不仅如此,今年,郑小波还试种了糯玉米,“糯玉米生长期短、见效快,要是今年糯玉米发展得好,我计划明年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农户参与。”
10年的合作,从3万元小额贷款到17万元授信支持,城关支行金融服务与郑小波的发展如影随形,相伴郑小波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