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清晨五点,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43岁的赵峻已走进养殖场。他将拌好的青贮饲料倒进食槽,三十多头西门塔尔牛立刻围拢过来,咀嚼声在牛棚里汇成欢快的交响曲。“这几头母牛怀了犊,得给它们多加些豆粕。”赵峻轻抚一头牛的脖颈,“我的养殖路能从‘猪棚’改成‘牛场’,曲沃农商银行曲村支行的支持是关键。”
2008年春天,26岁的赵峻搭起简易猪圈,买回十几头仔猪。“那时候养猪全凭一股子蛮劲,天不亮就打扫猪圈,检查猪仔的健康状况,做好猪场防疫,并将新鲜饲料放进食槽。”赵峻指着墙角褪色的防疫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配种时间、疫苗批号,纸页边缘早已磨出毛边。凭着这股韧劲,到2020年,赵峻的养猪场存栏量已达327头,成了北赵村的养殖大户。可谁也没想到,2021年生猪价格断崖式下跌,“卖一头猪赔300块,眼睁睁看着栏里的猪一天比一天瘦,我的心也跟着往下沉。”那段时间,他常在猪圈里发愁。
转机出现在村里组织的转型座谈会上。“当时镇兽医站的人说,肉牛市场行情稳,抗病性强,咱们村有秸秆资源,改养牛准行。”赵峻动了心,可一算账犯了难:建标准化牛棚要8万元,买10头良种牛犊得15万元,手头的钱连零头都不够。
“赵师傅,听说你想改养牛?我们来看看场地。”2021年深秋,曲村支行副行长王会民带着客户经理,踩着泥泞的土路找到了赵峻。他们围着闲置的旧猪场转了几圈,看了又看,并在笔记本上记录:“棚的高度不够,得加高二米;地面要铺漏粪板,再建个沉淀池;你家地里的玉米秸秆能做青贮,饲料成本能降三成……”几天后,王会民带着贷款审批表再次上门:“30万元贷款批下来了,利息按涉农优惠算,还能随借随还。”赵峻接过银行卡时,手指都在抖——这笔钱就像及时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有了资金支持,赵峻甩开膀子干起来。他请人把旧猪场改造成双列式牛棚,装上自动饮水器和通风扇;跑到山东买回12头西门塔尔牛犊,每头都带着检疫合格证明;跟着农技员学青贮技术,把自家5亩地的玉米秸秆切碎、压实,封成三米高的青贮窖。“曲村支行不光送钱,还帮我联系了县畜牧局的专家,教我怎么看牛反刍、测体温。”赵峻笑着说,现在他手机里存着好几个畜牧专家的电话,遇到问题随时请教。
如今走进赵峻的养殖场,标准化的牛棚宽敞明亮,食槽里的饲料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比例配比,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棚内温度和湿度。“去年卖了十几头牛,今年这行情一直没敢出手,近期市场才有了一点回暖,我也出售了一部分牛,再过一段时间进新牛。”赵峻看着牛悠闲地来回踱步,眼里满是憧憬。
在北赵村,像赵峻这样的养殖户还有不少,曲村支行通过全链条提供金融服务,为该村养殖产业提供支持,截至目前,曲村支行为该村从事养殖行业的村民提供了150万元的贷款支持。
傍晚时分,赵峻给牛添完最后一遍料,站在养殖场门口望着夕阳。远处的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浇水,玉米的秸秆将成为牛的饲料。“以前养殖是单打独斗,现在有银行撑腰、有养殖户一起抱团,一定会越来越好。”赵峻的笑声里满是对未来的希望。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