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农商银行新田路支行支持文杰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

2025-08-21 10:18: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在侯马市凤城乡北王村的文杰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工人师傅忙碌地拆卸大棚上的竹竿支架,将其更换为坚固的钢架。“大棚经营了好些年,许多设施需要更新,这样大棚种植才有保障。”合作社负责人邱文杰说,这么多年,他能够一步步发展壮大,多亏了侯马农商银行的倾力支持。

  从“种植小白”到“技术能手”的成长

  2014年,邱文杰接过北王村这片占地100余亩的大棚基地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他却未曾料到,创业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了坎坷。“想法再好,落地才知难。”邱文杰回忆,他的大棚主要以种植圣女果为主,但由于缺乏市场认知和精细化管理经验,合作社连年亏损,两年累计损失近100万元。

  “既然已经投入到大棚种植中了,就一定要琢磨出个样子来。”邱文杰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打倒,他一边找寻销路,一边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傅驻棚指导,而他自己也经常泡在大棚里察看温度湿度、观察果实的生长情况,并向老师傅学习种植经验。经过努力,圣女果的种植技术一点点被他掌握。“那几年,好多认识的人都笑我从小伙子熬成了老头子。”提起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邱文杰感慨地说,这些都是他在大棚辛苦劳作的痕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邱文杰不仅掌握了过硬的圣女果种植技术,更能精准把控果实的成熟时期等关键指标,成为周边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常被其他种植户聘请为技术指导。

  从10万元到50万元的支持

  在邱文杰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侯马农商银行新田路支行的“雪中送炭”。2016年,是他经营大棚的第三年,连续两年投资失败,让他无力支付土地流转费用,陷入困境。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了新田路支行。“当时就想凑够5万元结清土地的流转费用,没想到新田路支行给了我更大的支持。”邱文杰至今记得,该支行副行长常珊珊与同事第一时间上门走访,详细核查大棚规模、作物长势和经营规划后,不仅迅速批复了贷款,还主动将额度提升至10万元。“多出来的5万元,让我有了充足的周转资金能够继续经营。”

  在新田路支行的支持下,邱文杰脚踏实地经营,合作社逐渐焕发了新生。随着经营逐步走上正轨,新田路支行的支持持续加码:从最初的10万元小额贷款到2023年的30万元,再到2025年的50万元,信贷额度的提升与合作社的成长同频共振。“只要缺资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新田路支行,他们从不推诿,反而是第一时间主动问我‘够不够’。”邱文杰感慨道。

  今年,政府的政策支持又为文杰种植专业合作社插上了翅膀。针对大棚基础设施老化问题,政府的专项补贴资金到位,助力合作社将沿用多年的竹竿支架全部更换为钢架结构。“竹竿扛不住大风大雨,换了钢架,抗灾能力强了,还能搭载更先进的种植设备。”邱文杰望着工人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期待。

  从“一季歇棚”到“四季常绿”的探索

  走进文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两座实验大棚,鲜嫩的丝瓜垂挂在翠绿藤蔓间,饱满的果实泛着水润的光泽。“这是我试种的新品种,长势还可以,一茬能收5000斤。”邱文杰笑着说,语气中难掩兴奋。以往,圣女果种植到6月底便进入“歇棚期”,大棚闲置近半年,土地利用率大打折扣。而丝瓜试种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四季种植”的可能。

  “要是丝瓜种植模式能够成熟,不仅能填补6月至10月的产出空白,还能通过轮作改善土壤肥力,反哺下一茬圣女果的生长。”邱文杰说,目前,他正计划扩大试种范围,逐步探索圣女果、丝瓜等作物的轮作模式,让24座大棚真正实现“四季常绿”。

  从单一作物的“孤注一掷”到不断摸索种植新的经济作物,是邱文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探索。“能够让我坚持下来,除了我自己的信心外,还有侯马农商银行的一路支持。如今,政府的支持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把大棚经营好。”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