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八月时节,暑意难消。在翼城县唐兴镇谭村村边的一处场地内:鱼虾在水潭里游动、羊和鸡鸭等悠闲地觅食……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是张学峰倾力打造的水栖家庭农场,也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一直以来,张学峰一直有个“农场梦”。多年来,他始终关注着农业农村的发展机遇。在他看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生态、绿色、有机的农产品日益受到市场青睐,而兼具生产与休闲功能的家庭农场,正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一直有个念头,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农场,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为家乡做点实事。”张学峰的话语中,满是对土地的热爱与对事业的执着。2022年,张学峰在谭村发现了一片荒地,决定在这里开办家庭农场。在许多村民眼中,这块地不适宜传统种植,没有什么价值。但在张学峰的眼里,这里地域开阔、远离居民区,且周边有潜在的水源改造条件,具备发展养殖业的天然优势。“别人觉得是‘荒地’,我却觉得是‘宝藏’。只要规划得当、投入到位,‘荒地’也能变成‘聚宝盆’。”极具眼光的张学峰看准了这片土地的独特价值,于是,经过和该村村委会商议,他承包了这片200余亩地的土地。
张学峰为农场取名“水栖”,从土地平整、水源改造到道路设施建设,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逐步将农场的“骨架”搭建起来。“单一的养殖模式抗风险能力弱,只有多种模式的混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张学峰说,为此,他根据土地条件与资源禀赋,养殖了土鸡、羊、鹅、虾和各种鱼类。
农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2023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农场在饲料采购、设施升级等方面面临资金周转压力。张学峰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翼城农商银行,他找到营业部副总经理刘祥祥,向其说明情况。营业部主动上门走访,了解农场的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在了解一切符合授信条件后,很快就启动了授信流程。“农商银行的服务效率就是快,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我办理了30万元的授信,满足了我的发展需求。”张学峰说。
有了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水栖家庭农场的发展越来越好,还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33岁的赵军以前在外工作时,发生意外导致身体残疾。“他以前接触过水产行业,对鱼类的养殖有一定经验,而且他做事踏实认真,很适合鱼塘的日常管理工作。”张学峰说,他的主要工作是投喂鱼食、观察水质、清理鱼塘杂物。“这份工作不是很累,而且每个月还能拿到2500元的工资。”赵军说。
营业部一直关注着水栖家庭农场的发展。“水栖家庭农场的模式很有潜力,既盘活了闲置土地,又提供了就业岗位,符合我们的信贷支持方向。我们不仅要‘贷得出’,更要‘贷得准’,让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帮助农场主把事业做大做强。”刘祥祥说。
在张学峰的规划中,水栖家庭农场的未来远不止于养殖。“单一的养殖附加值有限,必须延伸产业链,走‘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他指着农场介绍道,“下一步,我计划养殖一些土猪和肉兔,丰富养殖品类。同时,建设研学基地、推出‘认养家禽’‘共享菜园’等项目,让城市居民体验农耕乐趣。”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