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曲沃县城区南大街的梧桐树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一家制衣店已经早早开门,老板李女士在热情地接待着前来定制衣服的顾客。“你瞧瞧这收腰的弧度,我特意按你的胯宽进行调整,既合身又不影响运动。”“李姐,你的手艺真厉害,这细节处理得太好了。”看着顾客满意的表情,李女士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她多年的精心经营下,制衣店日益成长,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李女士年轻时在县纺织厂工作,一直喜欢裁剪制作衣服。2010年,她在南大街租下20平方米的门面,开始了自己的事业,那时候,一台二手缝纫机、一把尺子、几排布料就是全部家当。起初生意清淡,她就守在店里研究版型,顾客想要的款式哪怕只有一张模糊的图片,她费尽周折也要琢磨着做出来。在她的努力下,回头客越来越多,有了稳定的客源。
2023年,李女士在参加服装展会时,看到电脑制版机几分钟就能完成手工半天的工作量,当即动了引进的念头。可一套设备要十几万元,还得请老师教学,这对她来说可不是笔小数目。“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想着要么就守着老手艺过一辈子,要么就咬咬牙拼一把。”
就在李女士犹豫不决时,曲沃农商银行南大街分理处副行长李杨的走访带来了转机。得知她的想法后,分理处很快为她办理了5万元的贷款。拿到贷款后,李女士又筹集了一些资金,很快买回设备,跟着老师从认屏幕图标学起,虽然年纪大了,但学习劲头不输年轻人,常常到深夜还在店里研究软件功能。“第一次用机器出样时,我激动得都睡不着。”有了电脑制版机的加持,李女士的生意如虎添翼。由于款式新、做工好、速度快,李女士的制衣店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纷纷选择来这里定制衣服。
如今的制衣店早已今非昔比:电脑制版机安静地立在墙角,旁边的布料架上整齐码放着上千种面料,每种布料旁都贴着标签,注明适合做的款式和护理方式。“这块莫代尔棉适合做睡衣,透气性好;那个灯芯绒做条阔腿裤,配短靴特别时髦……”李女士随手拿起几块布料介绍着,就像介绍自己的老朋友。
今年开春,看着越多的人来定制服装,李女士又有了新想法——把隔壁的空置门面盘下来做个产品展示区,再隔出独立的制衣间。可装修、添置新设备又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这次她没再犹豫,直接找到了南大街分理处。
“从提出申请到放款只用了两个小时,20万元到账时,我正在给布料染色,手都没来得及洗就去银行道谢。”李女士指着正在施工的隔壁门面房,里面工人正忙着安装玻璃展示柜,阳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她已经设计好了新的布局:进门是挂着样衣的展示区,中间摆着洽谈用的实木桌,最里面是封闭的制衣间,顾客可以透过玻璃窗看到制作过程。
南大街上人流如织,制衣店的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一针一线的坚守里,手艺人的匠心在传承;一笔笔资金的支持中,金融活水滋润民心。传统技艺与现代金融相遇,编制出更为鲜活的图景。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