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隰县城南乡的16个行政村,隰县农商银行城关支行工作人员用脚步丈量需求,用服务解决难题,把优质的金融服务送到乡亲们家门口,让金融服务遍布城南乡的每个角落。
织密乡村金融服务网
城南乡辖内的产业类型多样,群众的资金需求有很大差异。如何让金融服务精准触达每一个有需要的人?城关支行行长王小强心里有着清晰的规划:“必须沉下去、摸实情,把服务网络织得更密、更牢。”
为此,城关支行成立专项服务团队,制定“分组摸排、逐户走访”的工作方案,将16个行政村划分为多个片区,每个片区由客户经理带队负责,形成行长统筹、副行长分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分管信贷的副行长邢路一头扎进业务一线,从走访路线规划、信息采集标准到信贷流程优化,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确保走访不走过场、服务不落空。
与此同时,各片区的走访队伍也忙碌了起来。他们带着登记簿、宣传册,白天钻进果园、走进商铺,晚上趁着群众在家,挨家挨户敲门走访。家里有几口人、种了几亩地、做什么生意、有没有资金困难……这些信息都被详细记录在登记簿上,汇成了一本本金融需求台账,为后续的精准金融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进一线贴近群众需求
行驶在乡间小路上的服务车;和村民促膝长谈的身影;夜幕下仍在整理资料的背影……这就是城关支行服务群众的日常。
郭喜龙是城关支行客户经理队伍中名副其实的“老大哥”。23年的信贷工作经历,让他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也练就了一双能“看透”需求的眼睛。今年3月,郭喜龙在蓬门村走访中得知,村民张师傅种了20亩果园,需要经营资金。“现在办理贷款非常简单,凭借个人信用就能获得贷款。而且贷款办理后,只有使用了才会产生利息,非常方便。”郭喜龙向张师傅介绍。张师傅了解清楚后便进行了申请,当场就获得了10万元的授信。“没想到现在农商银行办理贷款这么方便!”张师傅高兴地说。
如今,张师傅的果园经营得有声有色,来年的种植计划也早早排上了日程。这只是城关支行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城关支行服务群众的脚步从未停歇,该支行的员工穿梭在各村各户、大街小巷,用专业和耐心为更多群众送去“及时雨”。
创新模式办贷大提速
“农商银行授信办理流程”“社保贷利率优惠详情”“资金周转小技巧”……在城关支行客户经理靳万龙的手机里经常能看到他向所负责的曹城村、刘城村等5个行政村的微信群里推送这样的信息,这是他工作的一个“法宝”,他说:“把政策和产品推到微信群里,大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比挨家挨户通知方便多了。”
经营汽车装潢店的杨师傅,就是通过微信群结识了靳万龙。前段时间,杨师傅的店资金周转短缺,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在村里的微信群里看到了靳万龙推送的办理贷款的信息,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留言咨询。让他没想到的是,消息发出还不到一个小时,靳万龙就打来电话,详细询问他的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当天,靳万龙就和同事一起来到杨师傅的店铺,实地考察经营规模、查看营业执照、现场收集申请材料。“原本以为要跑好几趟银行,没想到他们直接上门服务,太省心了。”杨师傅说。经过快速审核,靳万龙很快为杨师傅办理了10万元的授信。拿到资金后,杨师傅的脸上充满了笑容。他说:“还是农商银行的服务好,线上咨询、上门办理,又快又贴心!”
从行长到客户经理,从田间地头到线上社群,城关支行的工作人员用脚步践行使命,用服务温暖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