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医生的标签有哪些?
查房、接诊、做手术、监护病人,上班时间总是在忙碌中度过;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白天黑夜都随时待命;看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而在儿科,还要再加一条:耳边总是充斥着哭闹声。
市妇幼保健院儿三科主任聂莹所要做的,就是把她耳边的哭闹声变成欢笑声。
源于亲情——走上从医路
每天上午都能在市妇幼保健院一楼门诊室看到聂莹的身影,她需要面对哭闹的患儿还有焦急的家长,这也是儿科医生和其他医生最大的不同。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中心,一旦生病,全家人都跟着着急。”聂莹告诉记者,每位患儿前来就诊都会有家长陪同,少则一位多则两三位。“每位家长都有问题要问,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仅要诊断孩子的病情,拿出治疗方案,还要回答家长接二连三的问题。不过,我特别能理解家长的心情。”
的确,聂莹太懂那种既着急又手足无措的感觉。“我父母身体不好,看到他们不舒服,我心里特别心疼,高考后填报志愿,我毫不犹豫选择医学院。”后来,聂莹如愿进入山西医科大学就读,本科毕业后又攻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儿科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成为市妇幼保健院一名儿科医生。
2020年11月,为加强儿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市妇幼保健院成立儿童重症监护室,聂莹担任科室主任。身处儿童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她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更加严格。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里发生意外情况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在这里,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会来什么样的病人,而儿科重症监护室,状况尤甚。聂莹坦言:“儿科重症患儿主要以低龄孩子为主,不能表达自己的病情,医生只能根据家长对病情的描述去判断,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作为一名医生,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持之以恒的韧性品格、甘于奉献的医者情怀。聂莹常年工作在临床一线,看到患儿在精心治疗下好转,尤其是重症患儿转危为安,就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开心。
回馈信任——从不言放弃
时光回溯到3年前,同样是一个夏日。
上午11时,一位重症脑炎患儿从侯马转院过来,高烧不退,病情加重。12时患儿突然开始抽搐,聂莹和同事立即给予镇静、止惊、抗感染、呼吸支持等一系列救治。下午4时患儿突然呼吸停止,聂莹赶紧对患儿进行机械通气,同时告知家长,患儿病情恶化,恐怕保不住了……即使能抢救过来,由于脑部受到重创,以后可能是植物人。
“和家长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特别不忍心,至今我都记得那位妈妈绝望的表情。没想到的是,过了一会儿那位妈妈问我,如果孩子真的保不住了,能不能把孩子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聂莹顿了顿继续说道,“其实孩子那会儿已经没有呼吸了,虽然我们知道抢救成功的几率很低,但面对眼前幼小的生命,面对坚强的家长,我们必须拼一把,不能放弃!
就在聂莹联系机构询问捐献患儿器官时,奇迹出现了:呼吸机上显示,患儿开始有了自主呼吸!“孩子抢救过来了!”两天后,撤去呼吸机,患儿有短暂智力倒退、记忆力缺失的情况,但肢体并没有后遗症。出院时,患儿妈妈指着聂莹告诉懵懂的孩子:“这是你的救命恩人,你要记住医生阿姨的模样。”
3年后的今天,聂莹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会泪目。“孩子妈妈每年都会带孩子来医院看看我们,还会给我们写感谢信。今年端午节,孩子在路上看见有卖粽子的,就对妈妈说要给聂阿姨买。”说到这儿,聂莹终于笑了,“看到孩子健健康康的,我很高兴。”
自从儿童重症监护室成立以来,聂莹治疗的重症儿童多了,得到的信任也随之增加。
今年4月,一位3岁7个月的患儿被爸爸抱到市妇幼保健院,“发烧咳嗽,一天拉20多次,像流水一样,医生,你快看看是怎么回事?”根据患儿家长的描述以及患儿的病情评估,聂莹初步诊断是病毒性肠炎伴心肌炎,一般对症治疗,第二天孩子的病情就能好转。
但情况并非如此,第二天,孩子并没有好转。“一定是漏掉了什么信息。”聂莹心里想着,有些症状,家长并不认为是病情表现,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果然,经过仔细询问,聂莹从家长的描述中捕捉到一个关键信息:孩子半年时间长了8厘米,每天大便3次,总是说饿。
“马上查骨龄!”结果显示,患儿的骨龄竟是5岁,和实际年龄相差较大。聂莹最后诊断患儿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亢危象,这个病发病率低、隐匿性强。经过对症治疗后,患儿痊愈出院。
7月19日,那位患者的家长送来一箱月饼。“说是孩子奶奶自己做的,一定要让我们尝一尝。”聂莹坦言,“其实不需要这样,我是医生,也是妈妈,看着孩子被病痛折磨,谁能不心疼?况且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
每当此时,聂莹总有一种作为医者的快乐和职业的成就感,而患儿家属的一声声感谢和患儿恢复后的笑脸成为她全力以赴的动力。
不负热爱——矢志情不移
医生,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责任。
聂莹深知作为一名医生,最终是要靠业务能力说话的。为提升业务技能,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她总要抽出时间学习学术前沿的理论知识并付诸实践。2014年,聂莹前往上海新华医院进修,2020年前往西安儿童医院进修。
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聂莹承担着治病救人和培养骨干医生的双重责任。除了医学知识和业务技能,她教给大家更多的是如何与患儿和家属交流。
“首先肯定是换位思考,孩子生病家长都很着急,生怕问得不够全面,耽误治疗,所以我们很多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上。再一点就是提前做好心理建设,比如早上出门诊的时候就告诉自己,今天中午也许两点才能吃上午饭,今天也许能碰见情绪激动的家长。”在聂莹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家属明白,医生和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想让孩子赶紧恢复健康。
为了这个一致的目标,聂莹带领一批年轻医生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如今,市妇幼保健院引进先进设备开展儿童消化内镜检查及胃肠动力检测、胃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是目前晋南地区唯一开设儿童消化内镜检查的专科医院。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所患疾病使用的检查手段和用药方式与成人大不相同。就拿做胃镜来说,大人都很难受,更何况孩子呢?”聂莹介绍,“我们新引进的技术是吸入式麻醉,检查结束后摘掉面罩,孩子3到5分钟就能清醒。这项新技术对异物取出很有帮助。”
择一事,就要终一生。所以,从高考填报志愿那一刻起,聂莹就打算一生为医。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所以,从医十一年来,幼小生命恢复朝气蓬勃,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聂莹更加坚定当初的选择。
记者 荀丹薇 贺建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