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鹏翔向大田窝村村民黄花珍和章小敖进行反诈宣传。

陈鹏翔了解大田窝村村民姜亮森家庭情况。
临汾新闻网讯 采访间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警务室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线条。陈鹏翔推门而入,脚步沉稳,微笑着伸出手,目光沉静而专注。
陈鹏翔是吉县公安局吉昌派出所的一名普通辅警,在吉昌镇大田窝村,有一间以他名字命名的警务工作站——“陈鹏翔警务工作站”。在大田窝村的沟壑梁峁之间,他的脚步总走向那些需要帮助的角落,他的名字在辖区群众的心中代表着一种依靠与温暖。
“移动的警务站”: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
2023年12月,“陈鹏翔警务工作站”在大田窝村挂牌。“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军令状’。”陈鹏翔说。也是从那一刻起,他的身影更深地扎根在了田间地头。
“不走到身边,永远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起初,“90后”陈鹏翔也会心里打鼓,但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深谙走进群众身边就能解决问题的工作原则,也正因如此,陈鹏翔的“办公室”没有围墙,群众需要帮助时都可以直接联系他。
2024年4月,村民张创安与邻里产生土地纠纷,陈鹏翔了解情况后,前后二十余次上门调解,终于解决矛盾。“看到问题解决,感觉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值了,所有的疲惫都变成了继续奋斗的激励。”陈鹏翔说。
今年8月10日,“陈鹏翔警务工作站”接到12345热线转办工单,反映吉昌镇某村坡地有村民私自将道路硬化成斜坡,导致无法正常通行,影响村民日常出行。与此同时,村民在村微信群中纷纷发声,强烈要求尽快恢复路面。
群众利益无小事。接到诉求后,陈鹏翔第一时间联系村委,迅速走访坡地现场查看道路硬化及通行情况,耐心倾听村民诉求,力求精准把握问题关键。在掌握实际情况后,他积极展开调解工作,主动与涉事村民沟通,讲清道路通行对全村的重要性,说明相关政策规定。通过耐心劝解,最终达成共识,当天便解决了道路通行难题,保障了村民顺畅出行。
“调解矛盾,靠的是将心比心。”辅警的工作千头万绪,调解纠纷是家常便饭。在陈鹏翔看来,这不仅是工作,更是守护群众安宁的关键,只要自己跑得勤,做事公正,就一定能将大家的心焐热了,也一定能解决矛盾和纠纷。
法律的“翻译官”:为群众撑起“保护伞”
9月25日,记者跟随陈鹏翔来到了大田窝村,村民章小敖和妻子正在家门口收拾刚刨回来的花生,看见陈鹏翔便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鹏翔,走,上家里吃个果子。”
“叔,今天是来给您讲讲‘电信反诈’知识的!”
……
结束时,章小敖和妻子直往陈鹏翔手里塞花生,接过那一把花生,陈鹏翔的心里明白,这不仅是群众的一份关心,更是一份信任。
在日常工作中,陈鹏翔发现,法律条文对于很多村民而言有些晦涩难懂。“他们不是不想维权,是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于是,陈鹏翔努力学做法律“翻译官”。他利用业余时间啃下一本本法律书籍,把晦涩的条款变成家常话。有残疾工友反映遭受就业歧视,他就不厌其烦地讲解劳动法细则;担心老人们被骗,他就带着反诈宣传册,一遍遍地“唠叨”。
走访中,陈鹏翔又一次来到村民郭晓杰家里,询问近况。郭晓杰说大老远就听见了陈鹏翔的声音,“这娃就跟自己的家人一样。”郭晓杰由于工伤导致身体残疾无法行走,日常生活中,陈鹏翔经常关心询问,得知郭晓杰要换身份证时,陈鹏翔和同事还一起上门为他拍摄了照片。
五年来,279份法律知识宣传页、267份反诈宣传页,被他像播种一样,送进了一户又一户。这些单薄的纸张,因他的耐心宣传,变成了守护弱势群体最坚实的盾牌。社区里、田埂上、农户家,都是陈鹏翔的普法课堂。“法律是保护大家的盾牌,我得教会大家怎么用。”他的话语朴实却充满了力量。这份坚持,为许多人点亮了依法维权的灯。
特别的守护者:用耐心传递希望之光
日前,山西省第七次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太原召开,陈鹏翔凭借扎实的助残工作成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山西省助残先进个人”。
在陈鹏翔的心里,还特别牵挂着另一群人——大田窝村的38名残疾人。面对这个沟通困难、更需要理解的群体,他付出了加倍的耐心与温柔。陈鹏翔为他们建立详细的帮扶档案,时常上门看望。即使常常得不到回应,他也坚持用温和的语气交谈,因为他相信,“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在大田窝村残疾人老刘夫妇家里,陈鹏翔看到下肢重度残疾的老刘每次使用卫生间都如同一次艰难的冒险。陈鹏翔没多说什么,把这事牢牢记在了心里。接下来的日子,他多方奔走,当崭新的移动马桶和多功能床边餐桌安装到位时,老刘夫妇眼眶湿润了。陈鹏翔用最朴素的行动,解决了一个家庭的难题。
在日常工作中,陈鹏翔总想着能为残疾朋友们多做些什么。闲余时间,他常常和残联工作人员一起下乡,走进残疾人的家里。每到一户,他都仔细摸排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到康复治疗、就业创业的长远打算,他都一笔一笔记在本子上,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能为他们做点事,我心里踏实。”这一句“心里踏实”,是陈鹏翔在骄阳下、寒风中穿梭的身影。当他带着设备,小心翼翼地为肢体残疾者调整坐姿拍照,耐心引导智力障碍者采集指纹时,他送去的不仅仅是一张证件,更是一份社会的尊重与关怀。
采访结束时,夕阳为吉县的黄土高原披上了金色的外衣。陈鹏翔又接到了电话,他抱歉地笑笑,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下一个需要的地方。他用最质朴的行动与群众心连心,温暖着服务的每一个角落。
记者 闫锐鹏 张浩 刘静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