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去年以来,古县坚持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目标,立足县情实际,聚焦“擦亮一张名片,做强两大产业,推进三城联创,办好四件大事”的“1234”工作重心,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取得关键性进展。
改革创新,聚焦做强文旅产业。一是推动牡丹景区创新发展。深化牡丹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做大做强以国家AAAA级牡丹旅游景区为重点的文旅产业,引进北京山海文旅集团合作开发牡丹旅游景区项目,盘活牡丹旅游景区,擦亮“天下第一牡丹”独有名片。二是引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赏千年牡丹、讲相如故事、扬太岳红色文化”为主线,以牡丹旅游景区、蔺相如墓、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旧址为载体,挖掘蕴含于牡丹文化、相如文化、太岳红色文化中的古县精神,讲好古县故事,唱响时代旋律,让文化内涵撑起旅游产业的灵魂。三是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全面优化提升4条精品旅游线路,持续开展“绿水青山二十四节气”、“乡里乡亲大联欢”等活动,打造经济绿色增长的“新引擎”、对外开放的新平台,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支撑,让全县发展活起来。
筑巢引凤,聚焦做强能源产业。一是栽好梧桐树。以涧河工业园区和华宝工业园区为基础,积极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和发展空间。二是引来金凤凰。以焦化企业“退城入园”为契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开展招商引资引智,积极承接百里汾河经济带及区外产业转移,推动焦化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抢占新高地。与行业标杆企业开展煤制氢深度合作,着力打造“煤—焦—气—化—氢能源”为一体的产业链和循环经济模式,抢占氢能产业一席之地,力求在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中实现振兴“突围”。截至目前,年产1000万立方的高纯氢技改项目、200万吨焦化项目、煤层气开发项目推进顺利,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让县域经济强起来。
因地制宜,聚焦做强特色农业。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叫响古岳古树核桃品牌。把培育壮大以核桃为主的特色农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突出龙头带动,强化创新支撑,完善扶持政策,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投资3500余万元建设年加工核桃仁50万公斤的核桃精深加工项目,创新建立核桃收购价保护制度。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鼓励村党支部以领办合作社等形式,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千方百计搞好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双赢。三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训培育专业队伍,提高管护能力和服务水平,科学研究规划全县特色农业布局,全面推广“核桃+”油用牡丹、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以高效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民群众富起来。
以人为本,聚焦做好民生实事。一是着力推进三城联创。全力以赴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成果。对县城主要休闲场所全方位修缮改建,通过街巷提质改造、打造“口袋公园”、发动志愿服务等一系列举措,着力打造精致宜居县城,让县域环境美起来。二是全力打通交通瓶颈。长临高速古县连接线工程完工通车在即,国道341线李子坪至梗壁公路改建工程稳步推进,新建续建“四好农村路”211.6公里。三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攻坚“八大工程”,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四是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持续推进“八大工程24个专项行动”,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省定贫困县顺利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07%。同时,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市集中供热扩容改造、“互联网+”智慧医院建设、“平安古县”建设等工作,把民生福祉兜起来。(何博)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