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厨师厨艺职业技能大赛在浮山县尧山广场开赛
高手过招 用实力征服你的味蕾
浮山县委书记乔飞鸿,县委副书记、县长栗俊昌等县领导参观传统宴席展览
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厨师精英一展身手。9月30日,由市人社局组织的临汾市厨师厨艺职业技能大赛在浮山县尧山广场开赛。来自我市17个县(市、区)的厨师选手在这里展开厨艺大比拼,用实力征服现场评委和观众的味蕾。
浮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栗俊昌在赛前致辞中说:“技能人才,既是创业创新大军,更是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撑。近年来,我县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基础型战略,把全民技能提升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努力将技能培训贯穿到全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的全过程。作为本次大赛的东道主,我们将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营造公平友好的竞赛氛围,努力把此次大赛办成有影响、高质量、有特色的赛事。”
比赛分传统宴席、中式烹调、中式面点三个环节。
传统宴席选手需提前准备,由评委统一评比。浮山“六六宴”、洪洞“重八席”、曲沃“十全席”、侯马“晋都新田宴”……各地传统宴席造型多样,色香味俱全,让人大开眼界,光欣赏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中式烹调选手要在6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糖醋鱼和自选菜品两道菜。改刀、挂糊、烧油、下锅,此起彼伏的刺啦声成为现场最动听的乐符。选手们发挥专长,展示高超厨艺,现场饭香浓郁,让人垂涎欲滴。
中式面点环节分为规定面点和自选面点,规定面点为刀拨面,自选面点由选手自主创新。山西面食一面百样、一面百味,故有“到山西旅游不尝面食等于没到山西”之说,而且花样繁多,做法不一。
经过选手们的激烈角逐,评委们的点评打分,比赛共产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团体奖3名以及10名“厨师之星”。
其中,洪洞“重八席”获得传统宴席一等奖,尧都区的陕强获得中式烹调一等奖,浮山县的贾俊鹏获得中式面点一等奖,浮山县获得团体一等奖。
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中式面点一等奖获得者贾俊鹏说:“能与高手同台竞技既荣幸又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会将自己所学所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愿意学习中式面点的人,让更多人掌握一技之长,发家致富。”
临汾名厨协会副会长、浮山厨师协会会长石防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承发扬临汾传统饮食文化:“这次活动是近年来我市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烹饪技能大赛,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我市餐饮业的整体水平,打造了临汾厨师劳务品牌,让临汾的特色饮食文化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发扬光大。”
记者了解到,此次厨师厨艺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战略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全面实施“六个十”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厨师厨艺大赛,不仅可以助力我市中式烹调师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市厨师行业发展,提升“临汾技工”品牌形象,还可以选拔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厨师人才,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力大军,为临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和动力源泉。
记者 李卫红 荀丹薇
赛场掠影
参赛选手正在进行糖醋鱼制作
领导与获奖者合影留念
一根面表演
开幕式现场
刀拨面表演
浮山饮食文化
拉面表演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浮山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明清时期,浮山厨师已具相当规模、久负盛名,与晋商辉煌的500年共存共荣。因此浮山一直以来就有“厨师之乡”的美誉。
乾隆年间浮山县下北沟村人王鸿儒在北京前门街开设的烧麦馆名声远扬。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此用餐倍加赞赏并亲题“都一处”御匾。此外,清末民初浮山县在北京开设的餐馆乾泰居、延年居、万年居、天瑞居、定瑞居、红宾居、真葫芦、天凤楼、隆兴堂、都一处等,均负盛名。全县在北京从事饮食行业的多达300余人。民国时期,仅东郭村在北京从业的就有5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得以长足发展,饮食行业已逐渐成为浮山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和新兴产业。
浮山县资源禀赋厚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县60%以上村庄的人在外地做饭、当学徒,尤以张庄、西佐、城关、上东、北王等乡村居多,遍布临汾、侯马、太原、大同、阳泉、北京、天津、兰州等30多个大小城市。临汾城内九成以上的饭店、宾馆由浮山厨师主厨。资料显示,近年来浮山县在外“掂瓢子、端盘子、开馆子、挣票子”的人,每年都在6000人左右,差不多每20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饮食行业,每年可为全县带来经济收入近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浮山县名厨名师辈出。以“都一处”为例,清中叶以后,经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浮山县著名厨子先后有东郭村卫锦魁、李德山,佐村贾进元,南张村邢身荣,仁彰村崔金榜,杨家坡村杨申银、李逢仁,东涧头村宋兆玉等人。其中不少名师还培养了很多厨艺人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饮食行业的快速发展,浮山县国家级、省级名厨名师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浮山县获得中国烹饪大师4人,中华金厨奖1人,山西省烹饪大师16人,高级烹调师260人,高级面点师65人,中级烹调师860人,中级面点师120人,临汾市名厨协会在授予的百名“名厨”精英中,浮山厨师达到了56人,遍布全国22个省市。
浮山县面食风味独特。中国面食看山西,山西面食看平阳,平阳面食看浮山。浮山县面食花样繁多,工艺精湛,色、香、味、形均上乘,这自然有其历史文化渊源,但说到根儿上是浮山人热爱生活、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爱吃会做,真实地反映了浮山人良好的品质和朴实的性格。翻开浮山面食大全,仅面条的做法就有数十种。人们经常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有手擀面、刀削面、揪片、拨面、剪刀面,葱花面、臊子面、剔尖、拉条、裹皮面,羊肉面、鸡块面、焖面、饼丝、干炒面,滚刀面、犁刀面、扯面、擦面、柳叶面等等,令人百吃不厌,流连忘返。此外,不同季节的吃法各有偏重。如春天的“鲜”春面,夏天的“爽”凉面,秋天最流行的色泽、味道、营养都是绝配的西红柿鸡蛋面,冬天最补身子的弹柔劲道的荞麦饸饹、鲜香热辣的羊肉臊子面,都使人食指大动,胃口大开。
浮山县全力打造厨师品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饮食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浮山县饮食业的振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浮山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用战略的眼光敏锐地发现浮山餐饮这一区域优势,决定把浮山厨师产业作为摘穷帽、拔穷根的主导产业之一,作为振乡村、促转型的项目库项目,全力推进浮山厨师产业化发展。2010年7月成立了浮山厨师协会。2018年统筹人社、教科、民政、工会、职业中学、厨师协会等领域、部门的资源,在浮山职业中学倾力打造了浮山县厨师培训基地。目前已举办厨师培训班24期,培训1700余人,基地被认定为“临汾市市级人才工作基地”。2019年7月,“浮山厨师”被临汾市人社局确定为市级劳务品牌。借着这个良好的势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创建“浮山厨师”省级劳务品牌领导组,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含金量十足的劳务品牌拿到手,使“浮山厨师”这个响当当的名号能像“沙县小吃”一样,走向全国,走进普通百姓的心里。(杨学珍 程东晓)
责任编辑: 吉政